把握9~12歲 牙齒矯正黃金期

兒童牙齒矯正     兒童牙齒矯正推薦  兒童矯正牙齒

陽光和煦的午後,正在公園玩耍的小朋友個個笑得好燦爛。但再定睛一看,別人家孩子露出一口整齊的牙齒,自家的孩子因牙齒有前有後有凹有凸,在陽光下明暗對比似乎特別明顯,讓媽媽不僅擔心起來,孩子牙齒不整齊會不會影響咀嚼、若需要矯正又該在幾歲時進行最適合?

  經常參與學校班親活動的媽媽們,很容易發現中高年級全班20多個同學裡,似乎有好幾個同學的牙齒有點不一樣,有的是每顆雪白的牙齒上黏了個小釘,上頭還綁著五彩繽紛的小橡皮筋,有的則是只露出一根橫式金屬線,不僅同學間好奇不已,媽媽們也互相傳授心得交流,開始考慮自家孩子的牙齒是否也該做矯正?

回家後問問孩子:「班上有幾個同學做牙齒矯正?」小孩歪著頭想了想答說:「好幾個。」進一步問問孩子要不要也去矯正牙齒,小朋友趕緊搖手說:「不要、不要!因為同學說每次去牙醫那邊回來,鐵線變緊了,牙齒好痛。而且,看同學每次吃完飯要刷牙刷好久,再不就是拿著小小橡皮筋在嘴巴裡綁來綁去,好麻煩唷!」

  雖然聽到小朋友如此反應,但是看著別人家的小孩紛紛去矯正牙齒?內心好掙扎,深怕矯正牙齒時讓孩子受苦,又擔心講求門面的時代輸在起跑點,不過,再細看自己孩子的牙齒好像也沒亂到不能看的地步,「我家的孩子到底需不需要去做牙齒矯正?」

  看起來整齊「咬合」仍可能有問題

  台北醫學院附設醫院兒童牙科復健中心專任主治醫師鄧乃嘉表示:兒童需不需要做牙齒矯正,不能只由外觀上來判定;有時小朋友的牙齒乍看之下似乎很整齊,但其實「咬合」有問題,爸爸媽媽不可輕忽。

  鄧乃嘉醫師指出,從醫學角度來看,「咬合」的確有標準可循。但學術論點十分專業,對爸爸媽媽而言,很難對照書本判斷小孩的咬合正不正。最好的辦法,就是每半年固定帶孩子去看牙,而且最好長期給同一位牙醫諮詢,牙醫師可從小孩的發展,看出不同階段的發展,發掘問題,再轉介給合適的醫師進行治療。

如何判斷咬合問題

  每天和孩子朝夕相處的爸爸媽媽,是掌握孩子牙齒健康的最佳守門員。只要把握幾個大原則,從日常生活的觀察,可及早發現孩子有沒有咬合問題。

  上顎要比下顎凸出

首先讓孩子把上下牙咬合,這時上顎要比下顎「凸出」(也就是上排牙齒在下排牙齒的外面),就算是上下顎「平行」也不可以;因為當上顎凸出時,可把臉頰推開,咀嚼時才不會咬到自己,若上下顎平行,臉頰肉推不出去,一樣會咬到自己。

  進食、換牙怪怪的?

再來是平時用餐時的觀察。如果看到小朋友吃東西時「怪怪的」,像是常常咬到自己、習慣只用一邊咬食物、太大塊的食物不會咬、吃東西時食物從嘴裡掉出來、咀嚼時表情看起來不對勁、或是換牙的時間(年紀)不對……這時就很有可能是咬合的問題,該帶孩子去看醫生。

  12歲可開始矯正 外觀效果較佳

  一般而言,當小孩出現「咬合」問題時,就要趕快帶去給牙醫師檢查,儘早為孩子進行治療。尤其,牙齒成長是有順序的,鄧乃嘉醫師指出,小孩長到12歲時,應該已經長出24顆牙,整口牙齒的位置已趨穩定,這時就可進行牙齒矯正。到了13歲時會在上下左右各長一顆「第二大臼齒」,牙齒的總數達到28顆;到了18歲時,排列在最尾端的「智齒」,大約在這個階段長出來。

  「孩童階段進行牙齒矯正,所需時間較短;等到成長才做矯正,所需時間會拉長。」對於這樣坊間流傳的說法,鄧乃嘉醫師並不認同,她認為牙齒矯正時間約1.5~2年,並不因小孩或大人而有不同。只是,12、13歲的孩子尚在發育,這個階段做矯正,牙齦的發展跟著牙齒走,矯正療程結束之後,牙齒與牙齦的排列完美結合,外觀最美;成人階段才矯正牙齒,牙齒排列整齊了,但因牙齦已經定型,牙齒或牙齦間難免會有小縫隙。

牙齒咬合 自我檢測5步驟
1 正面觀察臉部,確認下顎是否左右歪斜
2 嘴巴閉起時,會不會像梅乾一樣皺皺的
3 側面看去,鼻子、嘴唇、下巴是否在同一平面上
4 嘴巴張開時,上下牙齒的正中線是否有對齊
5 犬齒後面的牙齒,是否上面一顆牙對到下面兩顆牙齒

  矯正真的有差!

  矯正前:門牙左右兩顆牙齒受到擠壓,完全縮在後方。

  矯正後:不僅牙變整齊了,就連臉型也都變成瓜子臉。

  矯正,不一定要拔牙

  擁有日本東京大學醫學博士學位,並曾在日本國立東京醫科任齒科大學矯正專科醫師的宋慧玲醫師,擁有豐富的牙齒矯正經驗,她認為把握9~12歲的黃金矯正期,有機會「不拔牙」矯正牙齒。

  把握9~12歲黃金期 可塑臉型

  坊間許多牙齒矯正的做法是把上下左右各拔掉一顆牙,牙齒顆數變少了,空間變大了,矯正過程順利許多。但就父母的心情、以及健康的觀點來看,好好的牙齒,沒蛀就拔掉,十分可惜。宋慧玲醫師指出,現代兒童營養好、發育早,牙齒生長情況較早,因此,她主張兒童要把握9~12歲的黃金矯正期,讓牙齒骨骼可順著發育成長而調整,「不拔牙」矯正牙齒,還可雕塑出漂亮臉型。

  在日本求學行醫多年,宋慧玲醫師提出的「不拔牙矯正法」,係以撐開顏面口腔骨骼做空間調整,以利牙齒排列。其做法是使用快速矯正器及配合記憶彈線,快速矯正器的特殊閘門會讓彈線發揮最大功效,拉力穩定又不疼痛,可縮短兒童的矯正時間,減少兒童因長時間戴矯正器蛀牙的機率。

  乳牙蛀了不能放任

  進行牙齒矯正療程之前,並不是指在這之前的牙齒就不必管它,老一輩的觀念是「乳牙蛀了不用管它,大不了把它拔了,缺了個洞等恆齒長出來,自然把洞填起了。」其實,乳牙蛀了千萬不能放任不管,除了小朋友會因牙痛唉唉叫之外,最重要的是乳牙提早拔掉後空了個洞,旁邊的牙齒會移動造成空間的不足,恆齒長出來也就排的亂七八糟,所以為確保空間,應製作空間維持器。

  再者,兒童牙齒矯正是有階段性的,並非等整口牙都長齊了再來矯正,有的孩童在乳牙還沒掉時,恆牙就長出來了,這時要求助牙醫師,先把乳牙拔掉,免得阻礙了恆牙的發展,讓牙齒給長歪了。

  牙齒要長得整齊,得要有適度大小的齒顎,從外觀看起來,臉型才會漂亮。上顎骨約在9~12歲定型,下顎骨則約在13~18歲定型,所以,千萬要把握住黃金時機,如果有骨骼性的問題就要及早調整,才不會錯失時機而長成戽斗、或暴牙的模樣。

  牙齒矯正知多少?

  時機:9~12歲以上
費用:活動式矯正器全口約4~8萬元/固定式矯正器全口約8~16萬元
時間:矯正期間全程大約1.5~2年/矯正完成後需再戴維持器,時間視個人體質而定,約1~3年
感覺:初進行矯正時,感覺牙齒緊緊的、有時會有點痠軟的感覺,約持續3~7天即恢復正常
禁忌:硬物(如甘蔗)或黏性很強的食物(例口香糖)不要吃。若真的很想吃雞腿或蘋果等,務必切成小塊或小片慢慢吃
刷牙:每次餐後務必刷牙,務必把每顆牙刷得很乾淨
矯正器:若戴固定式矯正器,要依醫師指示定期回診/若戴活動式矯正器,則要記得吃完東西就把矯正器戴好
回診:矯正期間每3~4周回診一次,矯正完成後戴維持器期間每3~6個月回診一次

  耐心、勤刷牙 最重要  

接受牙齒矯正療程,「耐心」是不可或缺的要件。因為不論是活動式或固定式的矯正器,都需要在餐後努力把牙齒及矯正器清乾淨,也就是矯正期間刷牙次數變多了、刷牙時間也變長。

  刷牙變麻煩 提醒孩子要有耐心

  許多孩子覺得麻煩,只要爸媽沒時時提醒或檢查,小孩很容易就「忘了」刷牙。因此,對於正在進行牙齒矯正的孩子,爸媽要時時給予提醒,以免日後牙齒變整齊了,但也因牙齒刷不乾淨跟著蛀光了,那可就得不償失了。

  有爸爸媽媽質疑,智齒長出來會不會把矯正好的牙齒又擠歪了?鄧乃嘉醫師表示,學術界認為這是無稽之談,但臨床上的確發現有推擠動作。避免之道,就是叮嚀孩子確實戴好矯正後的「維持器」,排列整齊的牙齒比較不會跑出細縫來。

  15、16歲前 趁寒暑假拔智齒

  與上一代比較,現代人生活富裕,飲食習慣較細緻,相對齒顎無法拉大,較難容納32顆牙,許多人智齒長出來後頂住牙齦感覺不舒服,就算是未做牙齒矯正的人,也常因不舒服把智齒拔掉。

  至於智齒要幾歲拔最合適?因智齒在18歲左右就會完全長好,不妨趁著15、16歲前,智齒尚未長出牙根時就先拔掉,既可免除日後頂住牙齦不舒服,拔牙也較容易。

  宋慧玲醫師提醒爸爸媽媽,智齒較一般牙齒大,拔牙時間較長,拔完後有些孩子的臉頰會有點腫,加上拔牙單側暫時無法咬東西,整體恢復時間約需4~5天,建議父母可以選在寒暑假再帶孩子拔智齒較適宜。

  這樣刷就對了! 貝式刷牙法

正確的刷牙法各派別不同,其中以貝氏刷牙法最普遍。兒童的小肌肉還不是很發達,只要把握住每次以2~3顆為一組,上下或左右輕輕刷,內外側及咬合三個層面都刷到即可,每次刷牙時間約3~5分鐘。

  刷牙原則

  1. 正確姿勢:拇指前伸,四指併攏,握好牙刷(小孩的牙弓骨骼較小,建議使用兒童牙刷,就算上小學了,也不用急著換大人牙刷)
  2. 刷牙原則:刷毛與牙面約呈45度角朝向牙齦,二顆前後來回約5~10次
Step 1. 上排由左至右:由左上頰側開始刷→上排前牙→刷右上頰側
Step 2. 上排由右返左:先刷右上咬合面→右上舌側→上排前牙舌側→左上舌側→左上咬合面
Step 3. 下排由左至右:由左下頰側開始刷→下排外側→刷右下頰側
Step 4. 下排由右返左:先刷右下咬合面→右下舌側→下排前牙舌側→左下舌側→左下咬合面

  

軒品牙醫

參考資料:http://www.mdnkids.com/superkids/index39.shtml

http://www.healthhy.com.tw/?p=3048

落髮5大迷思 頭皮油不會落髮 荷爾蒙過多才是主因

台北落髮門診     台中落髮門診  高雄落髮門診

許多健髮中心以頭皮出油、堵塞毛囊導致落髮來鼓吹民眾要做頭皮、頭髮保養,不過書田診所皮膚科醫師劉紹毅表示,頭皮油和掉髮無關,落髮主因是遺傳、荷爾蒙和生活習慣。台大醫院皮膚部醫師蔡呈芳也常見用偏方治療禿頭失效的例子。有落髮問題應找皮膚科醫師治療,把握救治黃金期。

5大迷思

迷思1 頭皮油較易落髮

頭皮油和落髮無關
夏天油脂分泌較旺盛,許多人以為頭皮油會使毛囊阻塞引起落髮。劉紹毅醫師表示,頭皮油和掉髮沒有關係,禿頭者雖多數頭皮油膩,但掉髮原因是遺傳和荷爾蒙等,並非頭皮出油。雄性禿體質就算頭皮沒有出油,一樣會掉頭髮;頭皮油膩者,只要清潔得當,不會阻塞毛囊而落髮。

迷思2 吃避孕藥抑制荷爾蒙

避孕藥無抑制荷爾蒙和治療禿頭作用
蔡呈芳醫師在門診上曾發現有禿頭者為了抑制男性荷爾蒙,服用女性避孕藥,甚至磨成粉洗頭,但女性荷爾蒙沒有治療禿頭的作用,也無法加速頭髮生長,若拿來洗頭,頭皮不僅不會吸收,還可能刺激頭皮,造成接觸性皮膚炎。蔡呈芳醫師提醒,男性吃避孕藥可能有女乳化或性功能下降等副作用,應避免擅自使用。

迷思3 界面活性劑刺激毛囊

界面活性劑對毛囊不會產生刺激
常有人以為洗髮精的界面活性劑會導致落髮,蔡呈芳醫師表示,目前並沒有科學證據指出洗髮精裡的界面活性劑會造成落髮,況且洗髮精停留在頭皮、頭髮上的時間很短,影響不大。頭部毛囊位在脂肪層,並不在頭皮表面,洗髮精含有的不論是界面活性劑或營養成分,要直接影響毛囊,促進生髮或造成落髮,並不太容易。

迷思4 年紀愈大毛髮掉愈多

年紀大不一定落髮量會增加
過去常用齒搖髮禿形容老人,表示人進入一定年紀,就會開始掉頭髮。但劉紹毅醫師表示,年紀愈大不代表頭髮就會掉愈多,雖然年紀增長,毛囊會老化、不再生髮,頭髮易顯得稀疏。不過年紀大並不會造成落髮多,反而年輕時新陳代謝較好,每天的正常落髮數約50到100根,老人只是髮量變少,其實掉髮量並不比年輕人多。

迷思5 提早用藥可預防

太早用藥會影響發育,無預防作用
有些父親有禿頭情況,擔心就讀國中的兒子未來也會禿頭,就提早給兒子吃治療禿頭的藥物,或拿生髮水給兒子塗抹。蔡呈芳醫師表示,青春期的青少年荷爾蒙分泌旺盛,這時服用抑制荷爾蒙的藥物會影響發育,且提早服藥並沒有預防未來落髮的功效,還是可能會落髮。不需要太早服藥,20歲停止生長後,若已經有落髮問題,再開始服藥。

報你知
有口服外用藥2種

治療禿頭的藥物有口服的柔沛(Propecia)和外用的落建(Regaine)生髮水,蔡呈芳醫師表示,最近更有研究報告顯示,柔沛和落建生髮水搭配使用,對雄性禿療效具有加成作用,效果增加1倍。但無論是口服還是外用,對於毛囊萎縮者都起不了太大的作用,必須經由專業醫師和儀器做檢測,一般肉眼無法判斷。

掌握黃金治療期

臨床發現,年輕掉髮患者求診比例達8成,劉紹毅醫師表示,應掌握開始落髮的半年內黃金治療期,須遵從醫囑、耐心治療,才有機會達到藥物的預期臨床效果。因口服藥需吃3個月以上才看得到效果,門診發現,約3到4成患者易自行停藥,缺乏遵從醫囑服藥的耐性,以致掉髮更加嚴重。呼籲有落髮問題者,勿擅自停藥。

 

有家族史提早檢查

因禿頭有遺傳性,所以若要確認有沒有掉髮問題,可先觀察家中父系與母系男性成員是否有禿頭家族史,若有家族史,就應提高落髮警覺性。掉髮或禿頭原因有很多種,找皮膚專科醫師做頭皮檢測是最好的方式。此外,禿頭會出現前額髮線後退、毛髮變細或頭髮變稀疏等,都是可用肉眼觀察到掉髮徵兆,不可輕易忽視。

醫師說

多數患者覺得效果不佳、害怕傷身體、經濟負擔、缺乏耐心及擔心副作用而停藥,禿頭情況變得更厲害。須配合毛髮生長週期,至少3個月才會見效,勿私自停藥。

佳醫

參考資料: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supplement/20080528/30593538/

http://www.healthhy.com.tw/?p=3046

不孕症求「生機」 中醫針對體質對症下藥

不孕症   不孕症治療  不孕症門診

現代人生活忙碌、壓力大,結婚年齡也有愈來愈晚的趨勢,種種原因導致不孕症機率逐年升高。近年來傳統中醫也加入治療行列,針對個人體質對症下藥,調整體內失衡成為易受孕的體質,搭配西醫檢查的不孕症療程,雙管齊下事半功倍。

張大眼睛一臉好奇打量四周,伸出舌頭扮個可愛鬼臉,整個育嬰房的寶寶,每一個都是爸媽的寶貝;但來到醫院另一頭,平常的上班日下午時段,到婦產科看不孕門診的病人多達數十人。不孕症已經成為文明病之一,每6到10對夫妻中,就有一對受到不孕症所苦,現在許多人除了求助西醫,傳統的中醫科也加入行列。

北醫附醫傳統醫學科主任戴承杰:「病人來的時候我們會看她的體質,有些譬如說是瘀血體質、有些是比較虛寒體質、有些是腎虛體質,傳統的理論來講,會依照她失衡的狀況來分類。」

中醫的方法是依照體質對症下藥,補足缺陷身體好了,當然就容易受孕。

北醫附醫傳統醫學科主任戴承杰:「有瘀血體質的我們就用活血化瘀的方式、有些病人是屬於虛寒體質的,我們會用調養的方法,把她的體質先調好。」

一般人熟悉的中藥,大概是一罐一罐磨製成粉的科學中藥,不過近年來由於科技及包材進步,大醫院的中醫部也設置了這樣的煎藥室,以乾藥材加水煎煮水藥。

北醫附醫傳統醫學科主任戴承杰:「劑量上面要比較強的時候就需要水煎藥,水藥和科學中藥是可以相輔相成。」

熬製中藥前,最好以冷水浸泡藥材至少20分鐘,讓藥材的細胞吸足水分逐漸膨脹,這時藥材內的有效成分濃度比水高,會藉由滲透作用往水中析出,溶於水中,再以小火煎煮,讓藥材內的成分向湯液滲透擴散,藥液才會越煎越濃,直到藥材內部與外部的濃度平衡了,成分就會停止滲出,這時倒出藥汁重新加水,造成新的不平衡狀態進行第二次煎煮,才能讓藥的有效成分繼續釋放。

煎好的水藥通過機器,填入耐熱塑膠袋封口秤重,再貼上湯藥名稱標籤就大功告成。越來越多人開始以中醫療法搭配西醫檢查的不孕症療程,雙管齊下事半功倍。

易和中醫

參考資料:https://news.tvbs.com.tw/health/763134

http://www.healthhy.com.tw/?p=3040

壓力才是不孕症的主因

不孕症台北  女性不孕症  不孕症門診

 

現代人壓力大,越來越多人有不孕的問題,怎麼樣才能夠順利獲得寶寶呢?

做對事,誰說懷孕不容易?除了生理因素,別忘了考慮人性跟環境。近年來「不孕症」這三個字不知道嚇壞了多少對夫妻,彷彿一旦被宣告不孕,就從此人生彩色變黑白。憂慮一定是哪裡出了問題,或身體什麼機能故障不靈了。其實呢,許多案例顯示,不孕未必跟身體有關,而身體又未必跟年齡有關,生不出孩子常常也可能是心理因素導致。

暫且不管造成不孕的原因究竟是什麼,要想順利生個健康可愛的好寶寶,得先把心理狀況顧好。如果一時半晌生不出孩子,也別把不孕當罪過,更別將生孩子這樁喜事放大成攸關終生幸福的神聖任務,非得「使命必達」,否則孩子還沒生出來,自己就先緊張、發愁出一身病,那可划不來!

到底什麼是不孕症?怎樣的情況才表示不孕呢?所謂不孕,在醫學上的定義是:「在沒有避孕且正常性生活的狀態下,經過一年或者更久都沒有懷孕。」根據世界衛生組織 WHO(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的估計,全世界符合不孕症定義的夫妻約有六千萬到八千萬對,而台灣目前約有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十八的夫妻是很難正常受孕的。

以上這些數字還有逐年攀升的現象,所以,假如你們剛好符合了「不孕症」的定義,請先別太緊張,畢竟不孕並不是世界末日,可別把不孕當成罪過,且放寬心,試著在正確和理性的心態下尋求醫療專業的協助。

壓力才是不孕的主因

除了醫療的協助外,我很建議各位好好檢視一下自己的生活,像是周遭環境、壓力、生活習慣、心理狀況……等,想想有哪些因素可能影響了你們的身心狀態。事實上,有為數不少的夫妻,在被診斷為不孕症後,試著轉換心情和角度,有些甚至索性放棄了生孩子的念頭,卻意外懷了孕。從影響人性的根本問題上尋求改善,常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造成現代人不孕的原因可以說是什麼都有、什麼都不奇怪,較常見的生理因素像是:排卵異常、輸卵管阻塞、子宮內膜異位、精蟲的活動與數量不足……等,都可能導致不孕,這些可以藉有醫療檢驗得知。然而,儘管檢驗結果一切正常,仍然有許多夫妻拚了老命還是無法懷孕。這就玄了,既然一切正常,為什麼會生不出孩子呢?

我有個學生的例子就很有意思。她結婚經過了一年半都沒有懷孕,禁不住婆婆的日夜嘮叨關切,夫妻倆只好跑了幾家醫院做遍了各種檢查,檢查結果出爐:子宮正常、卵子正常、精子數量……等一切正常無比,卻還是生不出來。

她百思不解,就跑來問我該怎麼辦。

瞧了瞧她說:「妳回答我幾個問題:第一,妳跟公婆住在一起嗎?」

她說:「對,我跟公婆住在一起。」

「好,那妳跟公婆住在一起,房間的格局關係是如何?」我繼續問。

她說:「喔,我公婆剛好住在我隔壁。」

「唔?住在妳隔壁。那兩個房間之間的隔間效果怎麼樣?」

「隔間啊,就是木板隔間,還是上面空空的那一種。而且我們的床很討厭,稍微翻個身還會發出『ㄍㄧ乖ㄍㄧ乖』的聲音,我婆婆每天晚上都在聽我們房間有沒有發出『ㄍㄧ乖ㄍㄧ乖』聲,我覺得好緊張,壓力好大。」她一臉壓力大到不行。

這是什麼情況,各位可以想像了吧?

於是我跟她講:「好,妳就回去跟妳婆婆好好溝通,告訴她要想抱金孫,很簡單。請她幫你們出三個月的錢,在外面租個小套房,讓你們夫妻倆有獨處的空間。妳放心,三個月內一定會懷孕。」果然,他們到外面享受兩人世界的第二個月,就打電話來告訴我說她懷孕了!哈哈!我當然毫不客氣地跟她要了三盒油飯。

她說原本住在公婆家的時候,他們夫妻倆都精神緊張。「第一是我不敢『ㄞ』,第二,我老公又不敢『叫』,每次愛愛的時候就覺得公婆在隔壁房間一直聽,如果偶爾比較累,一個禮拜少了一兩次,公婆還會問:『啊恁最近是比較累嘸?那ㄝ攏嘸做代誌?』」彷彿隔壁有 CIA 在監控他們的進度,搞得兩人都緊張兮兮。

在這樣憂慮緊繃的情緒環境下,生不出孩子那可太正常啦。

「老師啊,說起來妳這個建議真的很妙!」

「其實並不是很妙。」我說:「而是我們要考慮到人性跟環境。如果環境的狀況影響很糟糕的話,自然很難順利懷孕。」

對於不易受孕的狀況排解,有一件事我想表明立場,那就是我不這麼贊成大家一定要用很刻意的方法,像是作試管或是人工受孕來達到懷孕的目的。這並不是為了捍衛什麼回歸自然的理論,而是這類方法實在都太折磨人。

幾乎每一個做試管的女生,都接受過非常多的折磨。對男生來講,當然也不是件愉快的事。畢竟,把人關在醫院或診所的小房間裡,拿著瓶子、盯著色情雜誌、配著 A 片來強迫取精,這種感覺實在很不好!在這種狀況下生出小孩,當然不能說不成功,而是這樣的情景真的很整人。

我有個同學平時一邊上班一邊念研究所,她很想生個孩子卻一直無法懷孕,於是去作試管,但用盡了一切辦法,怎麼樣做就怎麼樣不成功。後來她終於拿到學位後,不出兩個月就懷孕了。為什麼?因為壓力解除了,就這麼簡單!

易和中醫

參考資料:http://womany.net/read/article/3060

 

http://www.healthhy.com.tw/?p=3036

馬來西亞新住民求職頻碰壁 桃園就業中心協助轉任居家照服員

居家看護  短期居家看護   老人居家看護

今年甫從馬來西亞移居來台的黃書賓,求職過程屢屢碰壁,深思熟慮後決心與妻子共同從事照顧服務員工作,在取得照顧服務員結業證明後,透過桃園就業中心成功媒合擔任居家照顧服務人員,向來與老人家相處愉快的書賓,在工作上如魚得水,成功在台灣找到適合工作。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桃竹苗分署長丁玉珍表示,勞動部配合政府推動長期照護政策,積極培訓人才,今年以補助辦理訓練方式在桃竹苗開辦50個班,包含照顧服務員核心課程55小時、回覆示教12小時、臨床實習30小時,本分署另加上性別平等及求職技巧7小時,總時數104小時,初估培訓1,500人,取得證書之參訓學員若符合身心障礙、更生人、中高齡、長期失業等身分別,可獲得全額訓練費補助,其餘學員亦可獲得8成補助

黃書賓在來台灣從事長照工作前,曾在新加坡從事冰箱維修逾9年時間,後來回到故鄉改作文具批發零售,在市場擺攤多年,長期以來與長輩級的顧客維持不錯的關係,收入也相當好,前兩年轉業擔任船釣工作時,經朋友介紹認識台籍妻子,106年來台結婚定居。

 

但對於異鄉人而言,在台的求職過程並不順遂,文化差異與人際相處讓書賓相當不適應,由於妻子已從事照顧服務員多年,他在幾經思考後決定兩人從事相同工作,一起為未來打拼。經桃園就業中心就服員陳佳君協助,順利將其推介至旭登護理之家,擔任居家看護工作,並協助申請缺工就業獎勵津貼,前半年每月可多5,000元津貼,對其薪資不無小補。

永達

參考資料:http://www.taiwanhot.net/?p=494814

http://www.healthhy.com.tw/?p=3034

萎縮的牙齦還能「長」回來嗎?

牙齦美白  牙齦整形  牙齦外露矯正

常常有人問:我的牙齦萎縮了,還能長回來嗎?牙根都漏出來了很難看!那麼,

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萎縮的牙齦能不能長回來?

牙齦萎縮到底是啥?

正常來說,我們的牙齒被牙齦包裹,牙齦與外露牙齒的冠根比應該在1:2左右,

但因為菌斑、牙石、炎症、創傷等原因,就能造成牙齦萎縮,一般來說有2個表現

ADVERTISEMENT

生物學距離

我們要知道牙齦究竟是否能長回來,就先要了解一個叫「牙齦生物學距離」的神奇現象!

牙齦生物學距離——牙肉覆蓋在牙齒上最高邊緣始終會保持在2mm!

牙齦生物學距離會始終保持在2mm,那麼我們就能得到一個結論,牙齦能否長回來其實與牙齦本身關係不大,而與骨頭有關,如果你的骨頭沒有退化,那牙齦就算是被切掉(一些口腔手術也會切掉牙齦),依然會頑強地重新長回來,反之,如果骨頭退化了,就算你沒有碰過牙齦,牙齦也會跟著骨頭往下退,繼續保持很神奇的2mm的生物學距離!所以牙齦萎縮的本質,其實是骨頭的退化問題!

ADVERTISEMENT

所以骨頭如果沒有萎縮,在經過牙周炎治療後牙齦是會重新長回來的,反之,如果骨頭已經退化萎縮,那麼牙齦就很難再回到原來的高度了!

牙齦再生術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牙齦一旦發生萎縮就很難再生,牙周治療的目的是為了讓牙齦不再繼續退化,但牙齦萎縮如果特別嚴重,特別難看,我們就束手無策了嗎?,當然不是,我們還有一個選擇,那就是牙齦再生術

牙齦再生術基本原理是在牙齦下方填充進材料,人工加高骨頭高度,讓牙齦重新沿填充物進行生長!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這個治療效果跟自身的牙齒情況掛鈎,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諮詢牙醫!他們會給你更多建議!

寫在最後

總的來說,牙齦萎縮沒有什麼特別好的辦法恢復,所以預防牙齦萎縮很重要,堅持刷牙,使用牙線,定期洗牙才能有效防止牙齦萎縮!

似真牙醫

參考資料:https://kknews.cc/zh-tw/health/xrg4ar.html

http://www.healthhy.com.tw/?p=3032

怎樣算是異常掉髮?醫師教你搞懂所有掉髮原因、及早辨識掉髮警訊!

落髮門診  健髮門診  掉髮門診

異常掉髮是許多現代男女的切身之痛,特別是現在落髮有年輕化的趨勢,許多人 30 歲不到就出狀況。掉髮原因實在很多,而坊間有關掉髮原因奇怪的傳言更多,如何改善掉髮的各種秘方更是多到數不清。例如很多人會擔心有很多頭皮屑會不會掉髮?淋到酸雨會不會禿頭?不論男生女生,擁有一頭濃密的頭髮是外型好看的重要關鍵。一旦頭髮變得不健康,就可能出現以下幾種狀況來警告你:

  1. 落髮量增加
  2. 頭皮可視範圍變大
  3. 髮質脆弱變細變軟
  4. 髮際線後退

到底怎樣算是「正常掉髮」?

我們講「異常掉髮」之前,當然要先講講什麼叫做「正常掉髮」。 每株頭髮都像是各自運作的生命體,就像人的生老病死一樣,頭髮也有自己的生長週期。亞洲人平均約擁有10~15萬根左右的頭髮,而在同一時間點下,每根頭髮都各自處於不同的生長週期。 (毛囊生長期、衰退期、休止期可參考這篇文章的說明)

在正常狀況下,頭頂的毛髮處於生長期(Anagen)的約佔 90%,衰退期(Catagen)約佔 1%,休止期(Telogen)約略少於10%。而休止期的頭髮中,每天約有 50-150 根頭髮掉落,這對一般人來說是正常的落髮數量。此階段「正常掉落」的頭髮,髮根處會被白色的角質結構包覆,呈現球杵狀的外觀(club hair)。肉眼看起來是白白的一個點,用手摸一下,會摸到一個小小的突起物,就是它了!相對的,如果我們用外力拔掉一根正在生長期的頭髮(這時候它根本不應該掉落),會發現頭髮根部是軟軟彎曲的、黑色的組織。

此外,因為毛囊在進入休止期之前,已經歷經 2-6 年的生長期,所以休止期正常掉落的頭髮是粗的(直徑至少 0.06mm),就是一般正常頭髮的粗細。但若是因為疾病的關係(例如:雄性禿),讓毛囊沒有足夠久的生長期讓頭髮成長就進入休止期然後掉落,那掉下來的頭髮就會是細軟、偏短的。也因為並非每個毛囊「生病」的程度都一樣,所以掉下來的頭髮粗細、軟硬、長短也可能會不同。

 

那怎樣才算是「異常掉髮」? 如果覺得掉髮太多,我該怎麼辦?

理解毛髮生長週期後,你會知道正常狀況下,每天大概會掉 50-150 根頭髮。而這些正常掉落的頭髮,大部分的會在洗頭的時候掉落。所以如果不是每天洗頭的人,洗頭當天掉落的頭髮可能會超過這個數量,主觀就會覺得「掉得比較多」。事實上,掉髮達到 50-150 根其實沒這麼好計算。如果你的頭髮很長,那只要幾十根就可以塞住排水孔了。如果你是小平頭,那就算掉了更多,看起來量也不大。除非你很有耐心,花一段時間每天洗頭,每天去計算掉下來的頭髮數量去做個平均。除非是突然掉髮的數量大增,多到你目測就可以簡單看出差異,不然一般狀況很難掌握掉髮數量。

大部分真正注意到髮量減少的人,是因為發現頭髮逐漸蓋不住頭皮、或是整把抓起來的頭髮不再厚實。但在這個時候,頭髮的密度通常已經減少 30% 以上了(哭哭)。

若是已經排除正常掉髮,接下來可以就幾個方面來自己評估看看異常掉髮的狀況:

1. 環境、時間:想想看,最近有沒有服用什麼新的藥物或是保健食品、有沒有改變整理頭髮的習慣、或是家族遺傳有沒有同樣落髮的狀況?發現異常掉髮的狀況已經有多久了?落髮的狀況是越來越嚴重、或是已經漸趨穩定、還是起起伏伏週期性的呢?

2. 範圍:落髮的地方是否侷限在頭皮的一個地方、數個地方,而其他沒有影響到的地方是完全正常的嗎?還是有特定的一個範圍,例如前額、頂部、或是髮漩呢?或甚至,無法定義範圍,是全面性的受到影響?

3. 掉下的頭髮質地:撿起掉下來的頭髮看看,是一般正常粗的頭髮,還是偏細、甚至細到不仔細看就不會注意到?

4. 其他伴隨的症狀:有沒有疼痛、紅癢、甚至燒灼感?這邊要注意的是,伴隨的症狀並非總是跟落髮的原因有相關,有時候是剛好兩種疾病同時發生。

5. 是「落髮」,還是「斷髮」? 仔細觀察看看,掉下來的頭髮是完整從根部掉落的,可以看到底部球杵狀的角質結構,還是只有髮幹而沒有根部?如果只是「斷髮」,那就要想想看平常的髮型是否太緊(馬尾、辮子),或是使用其他傷害毛髮的產品或是生活習慣?

 

以上幾個方面,都跟後續的診斷與治療有密切關係,自己能越清楚狀況,對於後續的診斷或治療都有幫助,畢竟醫師不可能跟在你身邊每天觀察你啊!

 

如果確定是「異常掉髮」了,接下來該怎麼辦?

一旦自我評估可能是異常掉髮的狀況,當然是趕緊找專業醫師評估,尋求進一步的醫療建議囉!一般來說,醫師會在診療的過程中進行以下的診察或測試。但實際上因為每個人的嚴重程度不一,狀況也不盡相同,所以不一定每樣都會做。會做哪些,就是醫師專業上的考量囉!

 

頭皮的皮膚狀況

醫師會仔細診視是否有頭皮紅癢、脫屑、毛囊發炎、傷口…等狀況。這些狀況不一定跟落髮有關,不過可能是合併有其他皮膚的問題。也會檢查看看落髮的區域是否保留有「毛囊的開口(follicular ostia)」,也就是頭髮應該從頭皮長出來的出口。舉例來說,如果是疤痕組織,就會看不到這個結構。假設看不到這個出口,那就代表期待這個區域再長出頭髮的機會微乎其微了。

 

落髮區的頭髮健康狀況

醫師會檢查落髮區域的分佈及頭髮的密度,評估落髮的原因及受影響的程度。最簡單的方法是用梳子把頭髮一排一排梳開,觀察頭髮的間距是否變大了?也可以把落髮區的密度跟健康的頭髮拿來做比較,就會知道落髮狀況嚴不嚴重了。再來就是觀察頭髮的粗細、軟硬、長度、形狀、以及是否容易斷裂。

這篇文章是教大家初步觀察自己頭髮的健康狀況,最重要是分辨落髮狀況屬於「正常的頭髮生長週期」、或是真的「異常掉髮」。至於異常掉髮的原因,真的自己觀察不出來也沒關係,趕緊找到專業的醫師諮詢評估,尋求正確有效的治療管道,才是最有效率的喔!

佳醫

參考資料:https://www.medpartner.club/abnormal-hair-loss-cause/

http://www.healthhy.com.tw/?p=3028

失智老人與外籍看護互動搬上舞台 迴響熱烈

臨時居家看護   臨時看護   臨時外籍看護

 

不少台灣家庭都有請外籍看護照顧家中失智老人的經驗,藝人郎祖筠也有同樣遭遇,她把這樣的真實互動變成舞台劇「我的媽媽是Eny」音樂劇, 22日首演大獲好評,也讓外界對於外籍看護的辛勞有更多的敬意。

「我的媽媽是Eny」音樂劇,由郎祖筠導演、黃韻玲擔任音樂總監,集結偶像劇資深演員陶傳正、譚艾珍 、歌手羅美玲等人共同演出。講述一個三代同堂的家庭,因為爺爺中風加上失智症加劇,爸爸媽媽決定搬回家一起住好有個照應,但是媽媽麗雯在公司與家庭間分身乏術,爸爸崇光因此雇用來自印尼的Eny來幫忙照顧爺爺,夫妻兩因為煩惱著各自的事情而無暇關注兒子小杰,Eny心繫家鄉的兒子,也心疼小杰。一個來自遠方的陌生人如何扭轉一切得到大家的信任,媽媽如何讓家庭生活與工作達到平衡,身處三明治世代的家庭,大家各自為難。

在片中飾演外籍看護的羅美玲,詮釋到位,甚至有觀眾事後在網路上分享,稱讚這是一齣笑中帶淚的感動音樂劇,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個Eny,一個沒有神力但很無敵的女超人。梁志民導演也讚賞羅美玲的演出,認為她成功詮釋Eny這個角色深入人心。

「我的媽媽是Eny 」9月起至12月在全台巡迴演出。

永達

參考資料:http://news.rti.org.tw/news/detail/?recordId=370710&p=2

http://www.healthhy.com.tw/?p=3026

子宮內膜增生會變癌症嗎?聽聽營養師怎麼說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多囊性卵巢與肥胖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治療

病人王小姐告訴我她出現經血異常的情況,直到上個月終於去看婦產科醫師,診斷為子宮內膜增生(endometrial hyperplasia)。經過子宮內膜刮搔術,把增生的組織刮下來送檢驗,很慶幸檢查結果顯示為單純性子宮內膜增生,並沒有發現異型細胞。但王小姐還是很擔心,來詢問我飲食上該注意些什麼才能降低內膜癌的罹患率。大家覺得,子宮內膜增生真的會進展成子宮內膜癌嗎?

 

今天就來跟大家說說什麼是子宮內膜增生吧。一般來說,子宮內膜本來就是會隨著月經週期荷爾蒙的變化而增厚再剝落,而子宮內膜增生其實指的就是內膜厚度異常增加,甚至細胞出現不正常的改變,可說是子宮內膜癌的前兆。

子宮內膜增生原來跟「雌激素」相關

子宮內膜增生的原因被認為是子宮長期在雌激素的刺激下,且缺乏黃體素對抗,而導致子宮內膜長期處於增厚的狀態,甚至有發展成內膜癌的可能性!子宮內膜增生最明顯的症狀是經期異常或不正常出血,尤其容易發生在停經後婦女身上,其他像是肥胖﹑飲食偏西式化、多囊性卵巢症候群、過度補充雌激素或罹患乳癌而服用泰莫西芬(Tamoxifen )者也都是高危險群。

可分為4種類型 演變成癌症的機率各有不同

子宮內膜增生依組織型態可分為單純性、複雜性、單純性非典型及複雜性非典型等類型。而這4種類型演變成子宮內膜癌的危險機率也不一樣,分別是單純性1%、複雜性3%、單純性非典型8%及複雜性非典型29%。因此,在發現有內膜異常增生的情況下就應該及時就醫治療以預防內膜癌的發生。

藥物、手術為主 飲食為輔

治療方式還是以藥物和手術為主,而含有較多油脂與熱量的西式化飲食習慣對於子宮内膜癌的發生可能有影響,因此調整自身的飲食作息也有一定的幫助!讓身體處於健康狀態,並減少荷爾蒙失調,適當舒壓和保持心情愉悅更佳。提供以下飲食建議給大家參考:

1. 維持理想體重

肥胖或體脂肪過高會增加子宮内膜增生及子宮内膜癌的發生率。原因是脂防會導致雌激素過量產生,而雌激素過多就有較高風險得到子宮內膜癌。

2. 避免接觸飲食、環境荷爾蒙

其實跟子宮肌瘤一樣,必須盡量避免飲食上或是環境荷爾蒙,像是魚卵、蝦卵、蟹黃、蛋黃等都屬於荷爾蒙含量高的食物或是水瓶和罐頭食品(雙酚A)、防腐劑(三丁基錫)、塑膠製品 (塑化劑)、清潔劑(壬基酚)、農藥、重金屬等等。

3. 多選擇抗發炎食物

能減少體内細胞出現發炎反應,建議多吃深綠色蔬菜、新鮮水果、大豆、堅果類、橄欖油、芥花油、當然還有富含Omega 3的深海魚類。

4. 少吃「不健康」食物

油炸食物、精緻糖類、披薩、漢堡、蛋糕、餅乾等都是油脂、糖分含量高且被過度精緻的不健康食物。不只是會造成肥胖,更不利於避免子宮内膜增生和子宮内膜癌。

5. 規律運動

運動除了能夠幫助維持體重、減少荷爾蒙失調,還能促進新陳代謝,使身體處於健康的狀態。建議每週運動5次,每次至少30分鐘,且心跳需達到每分鐘110下。

易和

參考資料: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138/52667

http://www.healthhy.com.tw/?p=3022

缺牙一定要植牙嗎?牙醫師全解答!

牙冠增長術  牙冠增長術健保  台北植牙

「那麼多顆牙,少一顆會怎樣?為什麼一直要我做假牙或是植牙呢?」除了智齒,每顆牙的完整性都與咬合、發音、咀嚼和攝取營養有關,缺一不可。因此,必須做假牙或植牙因應。

缺牙不補問題相當大,除了牙口不美觀外,還會影響牙齒的咬合、發音、咀嚼等功能,不僅對食物營養的攝取會失衡,牙齒也容易蛀蝕、牙周病惡化,其他牙齒可能受影響而歪斜、傾倒或脫落,長久下來,甚至會全口缺牙。

缺牙不補 小心牙齒爛光光

台大醫院牙科部口腔顎面外科主任、台大牙醫系副教授李正喆表示,人體32顆永久齒中扣掉4顆沒什麼功能的智齒後,剩下28顆牙的每一顆,都有其功能與鄰牙的搭配架構,所以少了任何一顆就會像地基崩塌般,剛開始的時候一小處出問題,像是鄰近牙齒鬆動,接下來是與缺牙部位對咬的牙齒會慢慢增長,而容易產生蛀蝕、牙周病,牙齒會爛光光,變成全口無牙的風險機率大增。

台灣民眾對於牙齒疾病的治療選擇重視度不夠,往往要求速效、速成,以為把痛牙拔掉好像就可以永久解決問題。其實不然,「這是治標不治本,如果能夠盡量保留真牙,那麼在功能恢復時會較為迅速,並能順利咬合咀嚼,而且不容易有後續牙病接連出現的問題。」雖然治療過程可能會花上較長時間,但可以省去植牙或作假牙的大筆費用,以及日後造成全口缺牙的危機!

2成6老年人全口無牙

根據國健署統計資料顯示,2015年全國65歲以上老年人的全口無牙率為25.8%,32顆永久齒中仍然保有24顆的比例為42.1%。目前鄰近國家日本則喊出「8020」口腔保健運動,意即日本國民80歲時應仍保有20顆牙齒,台灣也期望口腔衛教等工作朝此方向前進。

在某些國家,「全口無牙被視為殘障失能。」「全口無牙」顧名思義,就是指上、下牙床中,牙齒全部拔除後的口腔殘障狀況,患者無法有效咀嚼食物,說話發音不清楚,這時需要牙醫師幫助「植牙」或是製作一副「全口活動假牙」,代替缺失的牙齒,才能恢復咀嚼、發音和顏面輪廓支撐的功能。

植牙前先評估 骨骼條件是否適合

植牙是缺牙時的治療選擇之一,李正喆解釋,植牙手術是在缺牙的部位,先將人工植體(俗稱人工牙根)打入骨骼,穩定之後在植體上方套上假牙,也就是「牙冠」,若相連部位的牙齒都缺了,視情況可以不用在每個部位都打上植體,可間隔種植,上面再將假牙做連結像橋一樣,稱作「牙橋」。

植體就像是橋墩、地基,植體穩不穩固非常重要,與個人骨質、全身狀況、顎骨結構、其他牙齒牙周病有無控制等過程有關。李正喆提醒,植牙前應先評估骨骼條件是否適合,若骨質不足,應先補足骨量,等牙骨長好,才能放入植體植牙。但若是在拔除病牙之後,還未等到骨質適合,就急著「打樁」種下植體,後果可想而知,不僅不牢靠,且地基鬆動後,連帶附近的牙根、牙周組織,都將受影響。

植牙成功率逾90%

目前植牙所用的植體多是鈦金屬材質,與人體原本的牙根生物特性不同。真牙的牙根(牙齒本身結構)與包圍牙根的齒槽骨中間,其實有一層牙周韌帶的軟組織包覆,有適度的彈性和作用力,與週圍齒槽骨緊密結合在一起,不像金屬植體是直接鑽入骨骼。

剛植完牙的時候,會有輕微不適感,需要一段適應期,狀況因人而異。李正喆強調,種完植體後,約需3至6個月的骨整合期,讓地基穩固,將來接上去的假牙牙冠,才能比較穩定。

植牙成功率高達90%以上,但也非一勞永逸,植牙後可能發生植體周圍炎例如牙床骨、牙齦發炎,或植體零件鬆脫、斷裂,甚至出現人工牙根及假牙鬆脫、斷裂等情況,嚴重時可能導致植牙失敗,植體需要移除。

傳統假牙沒牙根,要「缺1補3」

除了植牙外,面對缺牙狀況,李正喆指出,還可選擇傳統假牙因應,包括固定式或活動式假牙,都有不錯的效果,大部分的缺牙情況不是非植牙不可。

傳統的假牙,是沒有牙根的假牙,所以能夠承受的咬合力較弱,假牙較無法有效穩固,所以,為了讓缺牙處的牙套更穩固,常會「缺1顆牙要補3顆牙」,也就是需要修磨缺牙處兩側鄰接的牙齒,犧牲兩顆鄰牙部分的齒質,將3顆牙套起來連結搭成牙橋。

傳統固定式假牙10年併發症10%

針對缺牙,必須「缺1補3」同時做 3顆假牙,常見風險是需要修磨兩側好牙再套上牙套,但在修磨過程中會有熱能產生,可能造成未來該顆牙的神經壞死,出現疼痛感,又須將牙套拿起治療後再重製假牙。若是全口無牙的患者,使用全口活動式假牙,因沒有牙根支撐,則容易在咀嚼食物或說話時發生活動假牙鬆脫的狀況。

傳統假牙的治療模式比植牙歷史悠久,曾有大規模研究指出,傳統固定式假牙10年的生物性併發症如再度蛀牙、牙周病變、牙髓病變等,以及生物機械性併發症例如假牙鬆脫、斷裂等,約為10%左右。

【植牙可能2大風險】

植牙一顆動輒10萬元,但因植牙衍生的糾紛也非常多。李正喆說,植牙畢竟需要「動刀」,醫療團隊的經驗及術前完整評估就很重要,包括麻醉風險評估、植下排牙齒時怕壓到神經造成下嘴唇麻木、植上排牙齒時怕穿入鼻竇造成感染發炎或併發症等。

◆下排植牙易下嘴唇麻木

以下排植牙為例,在下頷骨有神經孔、下齒槽有神經通過,若植牙前未做全口3D顎骨電腦斷層掃描,確認神經位置、下頷骨的長度及厚度,很可能植體鑽入後傷及神經,將導致患者下嘴唇麻木。

◆上排植牙易感染鼻竇炎

再以上顎為例,因口腔和鼻竇腔中間僅隔著一層薄薄的骨頭,動手術前若沒有選擇適當的植體長度,可能造成植體穿入鼻竇腔而導致鼻竇炎、口鼻竇相通等問題。此外,患者若有骨質疏鬆症,正在使用雙磷酸鹽類或單株抗體藥物等抗骨吸收藥物,貿然植牙的話,有可能導致顎骨壞死的副作用。

植牙重建6大SOP

植牙重建流程大致如下,分成六個步驟:

1.印製研究模型:需做牙齦組織及咬合評估。

2.3D顎骨電腦斷層掃描檢查:水平與垂直的骨量評估、解剖構造定位、植體尺寸決定、植牙手術模板預製。

3.人工牙根植入手術:人工牙根植入,即所謂打地基,通常在局部麻醉下施行,視情況需要再做鼻竇增高術及自體或人工骨移植手術。

4.術後骨整合時期:約等3至6個月才能做假牙。

5.正式補綴物完成:視情況需要做植體二階段手術,將先前齒槽骨內植入之植體鎖上支台接出、牙齦移植手術。接下來是工作模型印製、支台齒選擇,最後補綴物(假牙牙冠)完成。

6.維護期:每3至6個月定期檢查。包括檢查植體週圍組織穩定性、補綴物穩定性、是否有植體周圍組織發炎等情況,視情況需要做咬合調整。

影響植牙成功4因素

1.齒槽骨的寬度與高度。

2.抽菸。

3.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骨質疏鬆症是否有使用雙磷酸鹽等抗骨吸收藥物)。

4.口腔衛生的保健與術後的保養(種植體也會得牙周病)。

植牙術前準備及術後需知

1.術前正常進食,1小時前服用2顆抗生素。

2.術前於門診須用漱口藥水漱口。

3.手術時間約2小時。

4.術後咬緊紗布1小時,口水要吞下不可吐出,待麻藥消退後始可進食。

5.24小時內冰敷,敷15分鐘休息5分鐘。

6.術後第2~3天會有明顯腫脹,之後會慢慢恢復正常。

7.術後飲食以流質食物或溫稀飯為主,手術處以不含酒精成分之漱口水漱口清潔。

8.術後一星期回診拆線,其後每個月定期追蹤至假牙開始製作。

似真牙醫

參考資料: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237/49039

http://www.healthhy.com.tw/?p=3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