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得吃泥狀食物?破除8大飲食迷思

醫院看護
馬偕醫院看護
雙和醫院看護
三軍總醫院看護
萬芳醫院看護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嗆到的時候可能完全沒有感覺,而這也正是吞嚥困難中最危險的情況,因為照顧者或照護機構可能會因為沒有觀察到咳嗽的情形,而讓吞嚥困難者逕自食用語言治療師不建議的質地。因此,若用是否有咳嗽當標準,並不能完全判斷吞嚥是否安全,也是為什麼吞嚥障礙最好都應該經過專業的吞嚥攝影等儀器客觀檢查。

迷思1:老人傢都是咬不動所以吞嚥困難

吞嚥的過程可以簡單分為四個階段:「口腔準備期」、「口腔期」、「咽部期」和「食道期」,這四個階段也對應著各種吞嚥困難可能出現的時機。用牙齒咀嚼僅是「口腔準備期」的一部分能力,口部肌肉和舌頭能否協調而有力的動作、是否感覺到食團的狀態,都會影響口腔期「向後吞」的這項動作成功與否。就算在「口腔準備期」和「口腔期」的階段都正常,也可能會因爲「咽部期」的障礙,讓食團沒有適當地向食道推進,導致嗆到甚至吸入性肺炎。

迷思2:吞嚥不適就是要煮粥、打泥

嬰兒就算還沒有長牙,也可以靠著上下顎運動,用舌頭頂向上顎來碾碎食物。天然的食物如香蕉、南瓜、水蜜桃不需用調理機打碎,也能以牙齦嚼食,在口中被碾壓成泥,食品如馬鈴薯泥、墨西哥酪梨醬、鷹嘴豆泥等也是本來就會料理成泥狀,碎豆花、廣東粥、義式蔬菜湯等不需要太費力咀嚼,也是很多吞嚥功能良好的人喜愛的食物,準備飲食不需要必把所有食物都打成粥或特製成糊。

迷思3:改善吞嚥困難就是要改變飲食

舉例來說,當一側的咽部肌肉比另一側更有力,使用特定的姿勢可以預防食團進入弱側;有時患者保護呼吸道的機能減弱瞭,使用特定的動作和步驟來自主保護呼吸道,也是語言治療師經常建議的吞嚥策略。這些治療手法不必改變飲食,也能減輕吞嚥困難,甚至可以大量減少殘留和食物嗆入的現象;因此,如果在嘗試這些策略前,就自行改變食物質地,是大大犧牲瞭吞嚥困難者的生活品質。

迷思4:碎狀、泥狀、濃稠的食物和飲品=好吞的食物

光是把食物變得「免嚼」隻能跳過磨碎食物的過程,「增稠」隻能讓液體流得慢些,如果舌部功能不佳或咽部吞嚥不完全,濃稠的質地反而更易產生咽部殘留,提高吞嚥後嗆入食物的風險。每個吞嚥困難的患者對不同的質地反應皆不相同,沒有仔細地評估是難以判定何者才能有幫助,未經語言治療師評估便調整質地不但沒幫助,還可能幫倒忙。

迷思5:年長者或失智者就是要吃為吞嚥困難特製的飲食

失智癥的患者常會「忘瞭吞」,食物一直含在口中,食物不小心掉進咽部,卻還沒準備好吞,這種感覺就好像一般人吃飯邊說話或突然不註意嗆到一樣,就算保護機制是好的,也會因為動作的不協調而嗆咳。這時候調整食物的外觀和溫度、選擇在精神好的時候進食、依飲食喜好備餐和餵食者的提示和仔細觀察,比調整質地甚至改由管狀進食還更能正常攝取營養。

迷思6:沒咳嗽表示沒嗆到,咳嗽表示食物掉進呼吸道瞭

反射機制健全的人常常可以在聲帶這道大門前,透過咳嗽「救回來」,沒有或僅有少量食物真的掉進呼吸道;反過來說,沒咳嗽也不代表沒有嗆到,有些中風後或年長者反射的機制變弱或消失,嗆到的時候可能完全沒有感覺,而這也正是吞嚥困難中最危險的情況。若用是否有咳嗽當標準,並不能完全判斷吞嚥是否安全,也是為什麼吞嚥障礙最好都應該經過專業的吞嚥攝影等儀器客觀檢查。

迷思7:食品要調整成泥狀表示飲品也要增稠才安全

吞嚥困難的人對不同食物質地的反應是不同的,很多泥狀和稠化的食品流動性用肉眼看類似,但黏稠度和是否有融化性都會在咽部有不同的反應。如前述,對稀薄液體掌握不好的原因很多,對稀薄液體會嗆咳但固體食物處理能力佳的個案不在少數,因此稀薄液體絕不應該用來預測對於其他食物質地的吞嚥表現,必須要經過語言治療師進行吞嚥攝影檢查,來確認各個質地的表現。

迷思8:醫生幫傢人裝瞭鼻胃管,接下來的日子都要用鼻胃管吃飯瞭

鼻胃管、胃造口和空腸造口等各類經管進食方式都是在「提供營養」,不是在「治療吞嚥障礙」,以鼻胃管的不適度和對吞嚥功能的不良影響而言,更是隻能作為短期的使用,胃造口也並非是一旦使用就是永久的處置,隻是和鼻胃管相比,較適合相對長程的使用。

如果所有的患者都隻是短期使用也罷,但因為吞嚥障礙的多變,吞嚥功能的基本能力不同,有許多患者在裝鼻胃管後,接受瞭吞嚥訓練、嘗試瞭許久,仍然無法完全地由口進食,這時候正確的做法應該是考慮其他不良反應較少的經管進食方式,並持續地搭配最大安全限度下的經口吞嚥訓練。

沒有人能百分之百預期吞嚥障礙的進程,當初期的醫療處置顯得不再適用後,為瞭您愛的傢人,請協助他與醫療團隊諮詢鼻胃管以外的可能,傾聽醫療人員的建議;請鼓勵他定期地接受語言治療師執行的吞嚥功能評估、吞嚥訓練和進食策略調整,且不管用不用鼻胃管,都需要口腔清潔,也都可以進行吞嚥訓練。

(文章授權提供/愛長照)

source:http://pchome.uho.com.tw/hotnews.asp?aid=47560

電玩成癮列精神疾病!恐併發5大問題

台北中醫減肥
減肥天龍國
醫院看護
居家看護推薦
老人長期照顧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現在通訊系統普及,放眼望去人手一臺智慧型手機,網路、電玩的使用率高。世界衛生組織今年初在新發佈的「國際疾病分類」當中,加入電玩成癮,使電玩成癮正式列為精神疾病。當出現無法控制的打電玩,重影響傢庭、工作及生活作息,可能就罹患瞭電玩成癮癥,但這相關行為需要持續至少12個月才能確診。

成癮分為物質或行為成癮 中樞神經失調造成

衛福部南投醫院身心科醫師陳恆生表示,成癮乃行為已知可能造成不良後果的情形下,仍然被持續重複,為一種重複性的強迫行為。該行為可能最初為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失調造成,但這些行為也可以反過來造成神經功能受損,而近一步惡性循環。

成癮又可粗略分成物質或行為成癮。社會所關註且需醫療積極介入的指物質成癮,如吸毒、酗酒,酒癮與毒癮容易造成生理疾病或傢庭負擔;而行為方面的成癮(如賭癮、網癮)雖然和物質無關,但容易忽略其造成的影響,甚至民眾也尚未有足夠認知,未即時就醫而錯過治療時機。

成癮常共病一些精神疾病 如強迫癥、社交焦慮癥

陳恆生醫師表示,成癮很少源於單一原因,甚至常共病一些精神疾病,如強迫癥、社交焦慮癥、憂鬱癥、酒精依賴、精神分裂癥、適應障礙、衝動控制疾患、人格障礙癥、註意力缺陷及過動疾患等。在關註成癮的同時,也務必檢視是否有上述的共病。

2016年有一針對全臺灣中小學生的研究顯示,電玩成癮的人易有憂鬱、人際問題、過度敏感、被迫害意念及敵意的增加等5大問題。另一項韓國的研究則顯示,這些電玩成癮青少年的額葉邊緣系統,會產生類似精神疾病的障礙。陳恆生醫師提醒,成癮越嚴重,認知和行為控制能力越差。傢中孩童如有電玩成癮現象,傢長及學校一定要盡早察覺和介入,並向專業醫師求助,否則恐對身心發展造成不良影響。

source:http://pchome.uho.com.tw/hotnews.asp?aid=47564

身為一個照顧人的看護,我該保持什麼態度工作呢?

✦ 護理是主動的關懷,噓寒問暖,而不是病患要求時才給予。

✦ 人是一個整體,包括身體、心理、情緒、社會及精神層面,也深信健康涵蓋個人需要的滿足,家庭成員的互動及環境之適應使處於平衡狀態。

✦ 維護病人安全,加強以客為尊的服務理念,遵循護理倫理,建構護理品質指標。

✦ 秉持尊重關愛的心,以主動積極的精神及親切有禮的態度,藉此落實對個案身心健康或疾患問題各層面所需之照護。

✦ 專業融和人性化服務業之理念,繼而發展出一套滿足病人及家屬們在身、心、靈上能內外兼備的護理模式,才能真正溫暖患者的心及滿足家屬的期待之情。

醫院看護   居家看護推薦   老人長期照顧

身為一個照顧人的看護,我該保持什麼態度工作呢?

我爸因車禍住院,想要幫爸爸請一個醫院看護,有人有推薦的嗎?

我推薦您永達看護中心,居家看護、醫院看護、家庭幫傭、臨時人力。以親切、專業服務方式使長輩得到完善的照顧。以等同家人的心去服務每一個我們照護的對象。每位看護皆由內部篩選均為品格良善值得信賴 !

臨時看護   臨時外籍看護   醫院看護

我爸因車禍住院,想要幫爸爸請一個醫院看護,有人有推薦的嗎?

保險公司也有所謂的”長期看護”保險,又有商品名稱為”OO照護”保險,或是”失能照顧”保險,不就是對失能者的津貼補助,後來的瞭解不是這樣的,有誰能對保險名稱字義做完整的解釋呢?

長期看護險是叫好不叫座.連業務員就沒有買的險種.
本附約所稱「長期看護狀態」係指於本附約有效期間內,符合下列二款情形之一者:
一、被保險人經醫院專科醫師診斷確定,且符合下列六種情形中之三種(含)以上者:
(一)、如無他人協助,無法自行起床。
(二)、如無他人協助,無法自己走動。
(三)、如無他人協助,無法自己進食。
(四)、如無他人協助,無法自己沐浴。
(五)、如無他人協助,無法自己穿脫衣服。
(六)、如無他人協助,無法自己如廁。
二、被保險人經醫院專科醫師診斷確定為「認知障礙」,且須他人看護照顧者。
前項第二款所謂經診斷確定為「認知障礙」,係指於本附約有效期間內,經專科醫師診斷判定失去思考、理解、推理判斷及記憶能力而形成精神耗弱的狀況,這些的弱體障礙如:
(一)、失去照料自己的能力,而需要他人的持續的監看護理。
(二)、器質性原因造成的精神或神經疾病。
(三)、非器質性原因造成的衰老或愛茲海默氏症。
前項第二款所謂器質性原因造成的精神或神經疾病,不含下列二款之一者:
(一)、精神官能症。
(二)、精神病。

醫院看護工   亞東醫院看護   醫院看護

保險公司也有所謂的”長期看護”保險,又有商品名稱為”OO照護”保險,或是”失能照顧”保險,不就是對失能者的津貼補助,後來的瞭解不是這樣的,有誰能對保險名稱字義做完整的解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