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抖腿的人易患偏頭痛

據英國《每日郵報》8月12日報道一項西班牙的研究發現,愛抖腿的人患偏頭疼的風險要比平常人高出3倍。

抖腿主要表現為,需要不停搖晃和移動雙腿,否則就會感到不舒服或者不自在。馬德里孔普盧頓大學的一項調查中,30%有抖腿癥狀的人,都同時伴隨沒有預兆的偏頭疼,而不愛抖腿的人,患偏頭痛的人僅為12.8%。

研究人員認為,愛抖腿的人會通過抖腿釋放多巴胺,進而讓自己覺得舒服,多巴胺的分泌需要大量的鐵元素,這就容易導致缺鐵,而缺鐵是誘發偏頭痛的一大原因。

網站內容來源http://www.xywy.com/

【其他文章推薦】

※擺脫一口黃牙,台中牙齒美白讓你重新展現迷人笑顏

※益生菌怕高溫,只能溫水服用不能熱熱喝? 錯!破解益生菌的二大迷思!

※何謂牙冠增長術

※什麼是上唇定位術?

※暖冬感冒倍增!研究:紫錐花有助於增進免疫力

※想請問桃園中醫診所擅於皮膚問題治療~

板橋植牙推薦哪間診所?

為避免吸脂術后出現皮膚鬆弛,需要採取哪些措施?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節日!

家人相聚、朋友聚會、走親訪友!

在經歷了一年一度中國的傳統節日,每天的大魚大肉,推杯換盞,通宵娛樂,缺乏運動,脂肪一圈圈的外擴!

新春伊始,你是否也在為自己的肥胖而發愁呢?

你是不是也想到了

吸脂!

我們都知道,吸脂是把身體多餘的脂肪細胞抽出,不給脂肪再次“滾回來”的機會,不過,在看過吸脂的原理后,不少求美者的問題也來了——既然皮下脂肪沒有了,那麼皮膚會不會突然鬆弛掉?

對於這點呢,你!多!慮!了!我們來分析一下原因

1、瘦的過快是造成鬆弛的原因之一

先給大家明確一個概念:吸脂過後會變瘦,但由於脂肪很輕所以你的體重不會變多少,吸脂的目的是進行塑形“看起來”瘦,而不是能減多少體重。

另外,吸脂並不像抽水那麼容易,嘩啦啦地把脂肪全抽出來,脂肪抽吸量的多少應根據自身情況而定,不該抽的地方不能抽,該抽多少就抽多少,不能沒有限制。一般,醫生將吸脂量控制在3000毫升左右,對於脂肪量較多的人,可以適當放寬到4000毫升,5000毫升已是安全極限。其實脂肪抽出量增加,手術風險也相對提高,對醫師的手術技術、麻醉水平和手術設備的要求更高。

如果肥胖指數過高,則需要進行多次抽吸達到最終效果,所以腰圍從3尺2一下就瘦到1尺9是不現實的,切記吸脂不能貪多!進行全身吸脂減肥手術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則。

全身吸脂的常見部位有:面部、雙下巴、頸部、雙上肢、雙大腿和小腿、腰腹部等。

2、醫生技術過硬,皮膚鬆弛機率會大大降低

吸脂術抽吸的原則是只抽深層脂肪,要保留至少1厘米的淺層脂肪。還要做適當的操作對皮下進行一定的刺激,才可以達到收緊皮膚的效果。

由於皮下的纖維中隔完整,恢復時會帶動皮膚收縮,而且經驗豐富的醫生,在手術操作過程中會盡量避免出現皮膚凹凸不平或鬆弛之類的情況。

3、術后塑身衣輔助皮膚恢復緊緻

手術后,醫生會讓每位受術者在抽脂后立即穿專業的彈力塑身衣,來幫助控制腫脹,預防術后皮膚鬆弛。抽脂后的1-2個月還要持續穿塑身衣,最好能穿3個月左右。

4、人的皮膚本身就具有良好的彈性

人的皮膚有很好的彈性,不會像玩偶抽掉棉花就馬上塌掉,就像產婦在懷孕期間腰圍很大,但可以在產後一個月內恢復的比較好,這就歸功於皮膚良好的彈性。

吸脂也是一樣,只要不是重度皮膚松垂者,吸脂術后護理得當手術部位的皮膚不會鬆弛。

而至於術后皮膚能恢復到的緊緻度,這是因人而異的。一般來說,皮膚越厚,抽吸后回縮力越強。所以男性比女性、年輕比年老,術后塑形效果更好。

5、如果皮膚本身非常鬆弛,吸脂后皮膚也會鬆弛

如果求美者術前嚴重肥胖皮膚已經非常鬆弛,做完吸脂手術后,皮膚是會出現鬆弛情況的。

這種情況通常可以加做局部的整形手術,例如腹部皮膚鬆弛嚴重可以進行腹壁整形手術,切除多餘的皮膚,則能使皮膚變得平整。但切除多餘皮膚會留下疤痕,所以大家在手術前要與醫生充分溝通,衡量利弊再決定哦。

其他預防和改善吸脂后鬆弛的小貼士:

1、補充膠原蛋白,能夠使皮膚的支撐能力得到顯著增強,多食用豬蹄,銀耳等富含膠原蛋白的食物,也能達到改善抽脂后皮膚鬆弛效果。

2、擦一些維他命E油或者精油,用一些緊緻產品乳液等,每天洗澡后配合按摩。

3、堅持有氧運動,根據自己的耐受程度每天堅持做,可以有效的幫助肌肉和皮膚的緊實。

網站內容來源http://www.xywy.com/

【其他文章推薦】

※擺脫一口黃牙,台中牙齒美白讓你重新展現迷人笑顏

※牙科資訊-什麼是水雷射呢?

※不要當暴牙妹,進行露牙齦矯正,讓你放心開懷大笑!

※水雷射牙齦整形 人生從黑白立馬轉為彩色的愛笑女孩,真實案例分享

※性生活不美滿 另一伴老是敏感早洩怎麼辦?    

紫錐菊萃飲這麼多口味?哪一款比較好喝?

內切法去眼袋原理

經下瞼結膜囊內的小切口將眼部脂肪去除,皮膚外表面看不到任何切口。適合眼袋形成以眼眶脂肪為主的年輕人,以及眼皮彈性佳、肌肉與皮膚無鬆弛或僅輕度鬆弛的較年輕人群,創傷小、恢復快。

【其他文章推薦】

※何謂牙冠增長術

※擺脫一口黃牙,台中牙齒美白讓你重新展現迷人笑顏

※成人也會感染腸病毒卻不自知孩子有這些症狀快就醫

愛滋檢測 – 提供全套檢查,絕對匿名保障隱私

※想請問桃園中醫診所擅於皮膚問題治療~

※找尋知名減肥醫師台中減重診所

※預約板橋人工植牙專科醫師

康復時間:肩袖撕裂的康復治療

治療方法包括非手術和手術治療。治療通常始於非手術治療。當年青病人因創傷造成肩袖撕裂,外科手術治療常為首選。對此類病人,早期外科手術治療效果最好。一般來說,該種情況指病人年齡小於50歲,受傷在4周以內。

1.肩袖撕裂和撞擊綜合症的非手術治療方法相似,絕大多數病人僅通過初期的非手術治療即明顯改善癥狀。

(1)運動鍛煉治療

運動鍛煉治療的目的是增強肩袖肌腱力量、通過牽拉恢復因疼痛和炎症喪失的活動度、使肱骨在肩峰下的位置恢復到較好狀態以減輕滑囊的壓迫。主要的活動方式有:

A、外旋運動

與橡皮筋平行站立,肘關節屈曲90°置於體側,以肘關節作為軸心,手慢慢旋轉離開軀幹直到臂部處於中立位。

B、交臂推(cross arm push)

手放於對側肩上,另一隻手用於推橫放於胸前的肘部,直到肩關節後部感到一定的牽拉。

(2)抗炎藥物治療 可以止痛、消炎。很多肩袖撕裂病人通過物理治療和藥物控制疼痛后功能明顯改善,這對老年人和那些對肩關節要求較低的病人尤其如此、有意義。

(3)類固醇注射 如果物理治療和藥物治療的癥狀沒有改善,醫生要可能會推薦肩峰下滑囊注射類固醇。可的松或類似的類固醇常與局麻藥物聯合應用以控制疼痛和滑囊炎症。類固醇要小心使用。數月之內應用2-3次以上類固醇可能損害肩袖肌腱組織。糖尿病患者也不適合應用類固醇注射。

2.手術治療方法

並不是所有肩袖撕裂都需要外科手術治療。很多病人對非手術治療感到滿意。如果病人不能恢復肩關節活動度並有效加強周圍肌肉力量,則需要手術修復肩袖。這通常針對年輕、更加活躍的病人,需要改善物理治療后的持續的無力。

肩袖修復手術可以通過微創的關節鏡或者開放手術完成。關節鏡手術是新的技術,不適用於全部類型的肩袖撕裂。開放手術修肩袖撕裂可將肩袖肌腱牢固地定於肱骨。

網站內容來源http://www.xywy.com/

【其他文章推薦】

※擺脫一口黃牙,台中牙齒美白讓你重新展現迷人笑顏

※益生菌怕高溫,只能溫水服用不能熱熱喝? 錯!破解益生菌的二大迷思!

※何謂牙冠增長術

※什麼是上唇定位術?

※暖冬感冒倍增!研究:紫錐花有助於增進免疫力

※想請問桃園中醫診所擅於皮膚問題治療~

板橋植牙推薦哪間診所?

【第019期】 婦科基礎知識培訓+基礎練習

按照國際慣例,

看看上一期的答案。

哦,,上一期沒有答案。。

那就開始今天的內容咯~~~

昨天講完凳子那個樣子的準備排卵的樣子之後,

今天當然就要講排卵了~~~

排卵的準備動作是這樣,

然後,一聲令下!排卵!!、

唔,大概就這個樣子吧……

然後,輸卵管的傘端就像捕手一樣,把卵子接住!

Catch it !!!

但我們今天要知道的是,

排卵嘛,主要黃體生成素(LH)出現高峰值,然後就會有 LH/FSH的比值峰,

然而當LH`下降的時候,就開始發生排卵啦!~~

我們可以看這個圖。

大家先眼熟一下,以後會經常用到這個圖的哦!

更詳細的激素內容,以後會慢慢推出的~~

敬請期待~~~

好~~今天的內容就到此結束了。

看看今天有什麼題目??

好,答案將在下一期公布。

網站內容來源http://www.xywy.com/

【其他文章推薦】

※擺脫一口黃牙,台中牙齒美白讓你重新展現迷人笑顏

※牙科資訊-什麼是水雷射呢?

※不要當暴牙妹,進行露牙齦矯正,讓你放心開懷大笑!

※水雷射牙齦整形 人生從黑白立馬轉為彩色的愛笑女孩,真實案例分享

※性生活不美滿 另一伴老是敏感早洩怎麼辦?    

紫錐菊萃飲這麼多口味?哪一款比較好喝?

唇齶裂患兒乳牙期的早期矯正

唇齶裂患兒在乳牙列期的頜骨畸形主要表現是上頜牙弓塌陷和扭轉,是因為單側唇齶裂外側的小骨段是遊離的,與犁骨和鼻中隔沒有接觸,而健側骨段與梨骨和鼻中隔接觸,鼻中隔的發育可潛在性地影響健側骨段的位置,最終使小骨段內陷,前頜骨區向上向外扭轉。

在新生兒期接受過PNAM矯治的唇齶裂患兒,乳牙列期的治療主要是充分利用生長潛力達到阻斷性或引導性矯治,即保持PNAM的治療效果,誘導頜骨的正常發育。

對伴有頜骨畸形的唇齶裂患兒,乳牙列期矯治目的主要是矯正上頜牙弓的塌陷和扭轉,內容包括側向擴大和前方擴大。矯治方法有開展型方弓絲固定矯治,上頜開展鋪弓固定矯治,螺絲擴弓固定矯治,Quadhelix矯治器,Cleat矯治器,分裂簧矯治器,無簧矯治器等。治療過程中要考慮抵抗不良肌力,使矯治的力擴展到上頜骨齶突及牙槽突。

唇齶裂患兒乳牙期的早期矯治時間從4歲開始,矯治內容主要包括上頜前方牽引、上頜快速擴弓等,旨在糾正頜骨矢狀向及水平向不調,引導其協調發育。

糾正前牙反合——上頜前方牽引

組成:

1.外牽引裝置即面罩:對下頜、髁突施以向後向上的力;

2.內上頜夾板式合墊(鄰間鈎固位):口內合墊使用玻璃離子粘接劑粘接在牙齒上,阻止牙齒的移動;

3.外彈性牽引皮圈:通過皮圈連接牽引鈎與口外面罩,實現前牽引。

后牙反合的糾正——上頜快速擴弓器。乳牙列期仍有生長潛力,后牙反頜應在此期行功能性矯治。

病例展示

病例一:LSH,女性,右側唇齶裂、牙槽突裂

病例二:DST,4歲,右側唇齶裂、牙槽突裂

病例三:ZJQ,男性,第二鰓弓綜合征
病例四:LTQ,男性,4歲,右側唇裂、牙槽突裂

唇齶裂患兒乳牙期的早期矯治的意義在於去除星星之火以防其燎原。擴弓治療的效果快;改進恆牙的排列;解除前部牙槽區的鎖結;增進語音的發音;使患者及早獲得正常的舌姿勢和鼻呼吸。

仙人果健康:問醫生搞定  康復醫生陪

網站內容來源http://www.xywy.com/

【其他文章推薦】

※擺脫一口黃牙,台中牙齒美白讓你重新展現迷人笑顏

※益生菌怕高溫,只能溫水服用不能熱熱喝? 錯!破解益生菌的二大迷思!

※何謂牙冠增長術

※什麼是上唇定位術?

※暖冬感冒倍增!研究:紫錐花有助於增進免疫力

※想請問桃園中醫診所擅於皮膚問題治療~

板橋植牙推薦哪間診所?

今天被一張醫患照片刷屏了……感動無數網友 !

昨天,一張感人照片在微信朋友圈中流傳。照片中,蘇大附二院的一名醫生懷抱一名骨瘦如柴的老人,犹如呵護嬰兒般,幫她拍背、排痰。家屬得知后非常感動。老人的女兒對記者說,儘管媽媽身體還是很衰弱,看到她在醫院能得到這樣富有人性的溫暖照料,倍感踏實安心。

ICU里醫生懷抱“老年寶寶”“我把媽媽交給他們感到踏實”

據了解,這張照片中的主角之一是蘇大附二院急診醫學科副主任醫師沈斌;而他懷中的老人姓孫,是他所在ICU負責治療的病人。拍攝時間在昨天上午10:00左右,正是醫生們查房的時候。

從照片中可以看到,孫阿婆頭髮花白,消瘦如柴,兩條腿顯出的骨骼輪廓令人心疼,眼睛緊閉,就像個無助的寶寶,躺在沈斌懷裡。

孫阿婆的女兒孫簃昨天到醫院看望老人,她告訴記者,老太太今年86歲,是曾參加抗美援朝的複員軍人。這十多年來,孫阿婆患有阿爾茨海默症,之前家政阿姨沒看護好,老人摔了一跤導致股骨頭粉碎性骨折,也是在蘇大附二院,由骨科專家徐又佳做了置換手術,術后9天就下床練習走路了。

“畢竟年紀大了,那次摔跤后媽媽身體機能就一直不太好,漸漸地,多器官功能不全,經常肺部感染。”孫簃回憶,就在這個星期一,老人因再次肺部感染、血壓低、昏迷、電解質紊亂,情況危急而被送到附二院。這“四五天來,媽媽身體很衰弱,醫生護士對她治療、照料、用藥,劑量和方式都很花心思,就像對待嬰兒那樣精細、踏實。”

“今天,別人告訴我沈主任為了幫我媽媽排痰,把她抱在了懷裡。”當看見朋友圈裡熱傳的暖心照片,孫簃分外感動:“不知道媽媽最終能不能挺過來,但看到醫生護士能這樣盡心儘力照顧媽媽,作為家屬,我感到信任和安心,更覺得應好好配合和支持他們的治療。”

為排痰順暢幫老人親手拍背“男主”的認真負責非一朝一夕

昨天,記者多次試圖採訪收穫無數點贊的醫生沈斌,但他始終不願接受採訪。

對於他幫老人拍背、排痰的做法,有所知情的該院ICU-A區護士長李小珍表示,老太太卧床已很久,神志不清,呼吸、消化等各項指標都不穩定,同時家屬不希望給年邁患者增加痛苦,主張不插管,沒有呼吸機。因此,孫阿婆每天上午、下午各一次的排痰過程都較為困難。

考慮多種因素后,作為治療組組長的沈斌決定,把這名老人從床上抱下來,親手幫她拍背排痰,這樣能讓排痰更為順暢,讓老人能舒服一些。沒想到,這個動作被一旁的同事用手機相機捕捉了下來,傳到了微信上。

這幾天里,這樣的場景經常出現,每次拍背排痰大約需要10-15分鐘。李小珍還提到,由於患者時常處於昏迷狀態,難免有大小便失禁,所以抱起患者時,很可能會把醫護人員衣服弄髒了。

在科室同事眼裡,45歲的沈斌一直都是認真負責的榜樣。李小珍告訴記者,沈斌值班通常是“二線崗位”,當“一線醫生”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才會求助於正在待命的“二線醫生”。“但沈斌不同,即便是二線待命,他也會在半夜兩三點起床,主動到病房走一圈,看看病人情況。”她感慨,沈斌的做法一方面是對患者負責,另一方面也是傳承一種負責任的態度。

網站內容來源http://www.xywy.com/

【其他文章推薦】

※擺脫一口黃牙,台中牙齒美白讓你重新展現迷人笑顏

※牙科資訊-什麼是水雷射呢?

※不要當暴牙妹,進行露牙齦矯正,讓你放心開懷大笑!

※水雷射牙齦整形 人生從黑白立馬轉為彩色的愛笑女孩,真實案例分享

※性生活不美滿 另一伴老是敏感早洩怎麼辦?    

紫錐菊萃飲這麼多口味?哪一款比較好喝?

陳向軍 | 一位神經內科醫生的修為與精進

這是一次曠日持久的

尋醫之旅

曄問

問尊嚴,問名聲

問靈魂,問態度

……

READ ON

陳向軍

一位神經內科醫生的

修為與精進

人 物 介 紹

陳向軍,醫學博士,美國芝加哥大學博士后,華山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現任復旦大學神經病學研究所副所長、華山醫院科研處副處長。兼任國際周圍神經學會(Peripheral Nerve Society) 會員、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微血管併發症學組顧問、中國免疫學會神經免疫分會委員、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神經免疫學組委員、中國醫師學會神經免疫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卒中學會免疫分會常務委員、中國醫師學會自身免疫病實驗室診斷技術專業委員會委員、上海市免疫學會神經免疫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上海市中西醫結合學會神經內分泌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上海市醫學會神經內科專業委員會委員、上海市醫學會神經內科分會神經免疫遺傳生化學組委員、上海醫師學會神經病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上海市醫學會風濕病學專業委員會委員。

陳向軍教授長期從事神經系統自身免疫病,特別是中樞與周圍神經系統脫髓鞘疾病(視神經脊髓炎、多發性硬化、自身免疫性腦炎、吉蘭-巴雷綜合征、重症肌無力)、副腫瘤綜合征與風濕免疫性相關的神經系統併發症、周圍神經疾病與運動神經元疾病等領域的臨床研究,具有紮實的理論知識與豐富的實踐經驗,在開創神經系統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早期診斷方面作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主持包括國家自然基金面上項目“遺傳性周圍神經病的分子發病機制”、“不同DYNC1H1突變體在運動與感覺神經元選擇性變性中的作用”在內的多項研究,參与編寫多本神經病學專著。

採訪筆記

“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恭弘=叶 恭弘之靜美。患者教我面對死亡的人生態度,我希望這樣的夢想能夠照進他們的現實。”此時,他的眼睛里有濕潤的霧氣。

華山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復旦大學神經病學研究所副所長陳向軍醫學博士,長期從事神經系統自身免疫病,特別是與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疾病(NMO 與 MS)、自身免疫性腦炎、風濕免疫性病神經系統併發症、周圍神經病與運動神經元疾病等領域的臨床研究。這些疾病,不是神經系統疑難雜症,就是時刻面臨死亡的絕症之王。

2002~2007 年,他赴美國芝加哥大學醫學院神經科從事博士后工作。他說,去之前就講過,我是要回來的,中國的患者是我的衣食父母。“美國的日子雖然愉快愜意,但是幸福感最強的還是當下,在華山醫院。”

他掏出了這張名片,名片上正反面的信息清清楚楚:門診時間,注意事項一二三四;“博士、醫師”,這是名片上印着僅有的兩個頭銜。“這和美國醫生用的是一樣的。這兩個頭銜下,才是真正的我,代表了我的學問和職業,其餘的不太重要。”但是,誰都知道他是神經免疫性疾病、周圍神經病和運動神經元病的高手醫者。通俗點說,他的患者多是腦殘、手腳殘與漸凍人。“每個門診近三十人,十個是初診,其餘來加號是老患者隨訪。”

“神經免疫性疾病已經找到了突破口,甚至可以治癒,運動神經元病,還在尋求突破,所以要搞科研,不能單槍匹馬。我對那500個患者說,等我兩年,一定要等我,干細胞研製成了,漸凍人就有救了。你知道,從發病到死亡,平均時間是48個月。那些人相信了,跟着我,有的一直拖了六七年。我真的在努力,我帶領我的團隊在和死神賽跑。”

芝加哥大學的五年,顛覆了他的醫學價值觀。他說,治療本來是身心兼治,不懂人文關懷的,妄稱名醫。他有濃烈的惻隱之心,讓患者活出尊嚴、活出質量、活出精彩是他治病的準則。

2007年剛回國時,他還在華山做個住院醫師,從頭來過。他坦言,有過一閃念動搖,但是,他知道,錐在囊中。回首那段難捱的時光,只是淡然一笑。

我喜歡這樣的醫者,他遵從內心,同時他意志堅定,即使在最低落的時候,都堅持做自己喜歡之事的那一種人。我對他說,一般人都不是他們想要做的那種人,而是他們不得不做的那種人,但你不是。

他點頭。“選擇方向,然後願意承擔由此帶來的代價,就夠了。”

晚上有點雨。街燈照在打濕的路面,光線有點昏暗。我和他說,我們都是同齡人,大學的時候一無所有,卻聊着馬爾克斯和卡爾維諾,而今的日子,就像北島《波蘭來客》里的讖語:“那時我們有夢,關於文學,關於愛情,關於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們深夜飲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夢破碎的聲音。”

他說,也曾多麼熱愛文學和詩歌,甚至夢見穿越到唐朝,和李白斗酒論詩,與孫思邈醫生把臂同游。但現在的夢更真實,“有患者說,夢見過我,曾在某個夜晚,化身為一盞街燈,照亮他的寒冷與潮濕,也拉長了他幽暗的影子。”

送走他,我繼續坐在藍山咖啡靠窗的沙發里,寫這些有點沉重的文字。今天是感恩節,如果我的文字也曾溫暖你,那是我對你最深摯的感謝。

感恩節快樂。

1扛住寂寞方為醫

有時,陳向軍還能夢見呂傳真教授實驗室上面那間小小的閣樓,三尺見方,擁擠簡陋,呂教授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研究他重症肌無力的課題。呂教授那雙比磐石還堅定的眼睛,注視着他說了一遍又一遍:如果醫生只會看病,那僅是醫生;能繼續研究、總結,改善治療,才能成為專家。

這句話他記到現在,也踐行至今。

高考時,成績優異的陳向軍考入浙醫大英語班,西方教材的熏陶讓人文醫學深深紮根心底。做總住院醫生時,他遇到了生命中的“貴人 ”—— 偶然的機會被前來杭州開會的神經免疫領域泰斗呂傳真教授相中納入門下,從此跟着呂教授讀了三年的神經免疫博士研究生,並在其間因成功研發出一種診斷胸腺瘤重症肌無力的新型試劑盒,而獲得上海市優秀髮明選拔賽一等獎,博士論文也榮獲全國優秀博士論文提名獎。這段時光,深深影響着陳向軍之後的臨床和研究風格。

2001年,帶着夢想,陳向軍前往美國繼續深造,朝聖心中的學術聖殿。在美密歇根大學與芝加哥大學六年博士後學習時光里,他深深體會到西方醫院醫療管理體系的先進、醫生的嚴謹務實和以患者安全為中心的立院宗旨。

2007年陳向軍接受導師的召喚,滿懷一腔熱血回到上海,想儘快把所學理念賦予實踐。然而,由於一路求學,出國時亦沒考慮職稱問題,時年37歲的他卻要從住院醫師做起。學習數年,又從頭開始,那段日子是十分難捱的。鬱悶時他會游泳,一小時能游20多圈,水中沒有外界的嘈雜,只有思緒在流動,當擺脫浮力上岸的一瞬間,浮躁的心緒也擺脫了,理清思路,他決定就從頭再來。

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華,陳向軍調整心態,重整旗鼓,在崗位上踏實工作,加上他的成績和經驗獲得上級領導肯定,不多久就晉陞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他在副主任醫師期間,主動要求高職低聘,延長做主治醫生時間,“既然大家覺得我在中國的臨床工作做的少,那我就補做,我喜歡做臨床,而且有這份自信;別人認為的困難,我更當作是一個機會。”

臨床上,為了方便患者,他給自己印了一張僅有職業、學歷和聯繫方式、注意事項的簡單名片。沒有繁複的頭銜,給予患者的是最直接實用的信息,用他的話來講“這樣環保,可以用一輩子”。而他的醫風醫德,只要一翻醫療網站,就能看見滿溢的謝意:“耐心聽取患者闡述病情,詳細解答患者疑惑,給患者以信心”、“ 是您的精心治療給了我女兒第二次生命,感恩 ,好人一生平安”、“ 能得到陳教授及時診治,心裏踏實”……患者的肯定,是對醫生最好的證明。

研究上,陳向軍不負導師所望,憑藉紮實的理論知識與豐富的實踐經驗,在開創神經系統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早期診斷方面,作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並主持開展了國家自然基金面上項目“遺傳性周圍神經病的分子發病機制”、“不同DYNC1H1突變體在運動與感覺神經元選擇性變性中的作用”在內的多項研究,並在努力啟動神經干細胞治療漸凍人的臨床研究。

2撈起溺水之人

神經系統自身免疫性疾病,是陳向軍現在的研究方向之一,也是導師呂教授對他的厚望。

神經免疫性疾病包括視神經脊髓炎、多發性硬化、自身免疫性腦炎、風濕病神經系統累及等等,大多是疑難雜症,且高發的多是本應活力充沛的年輕人。“這個領域是研究進展最快的,這些疾病只要查明原因,弄清發病機制,就可以有效干預甚至治癒。”陳向軍說。

近年來,神經免疫疾病研究已經突飛猛進,特別是自身免疫性腦炎令陳向軍感受頗深。2007年陳向軍留美歸國,而這正是自身免疫性腦炎剛開始邁入大家視線,他一回來立刻就投入臨床實踐和研究中,與國外同步。

自身免疫性腦炎早期很容易同其他疾病混淆:患者有癲癇發作、出現痴獃、昏迷等癥狀,易被判斷為精神病、病毒性腦炎。若檢測到患者體內的自身抗體,就能早期得到診斷與有效治療,及時挽救年輕患者的生命;可如果誤判,延遲治療,就耽誤寶貴的生命,陳向軍由此擔負起開發早期診斷該病新方法的重任。

但正因易於混淆,不僅患者要輾轉求醫,陳向軍也在各大醫院間來回奔波會診。他說他已經是經歷“三頭跑”:第一階段經常跑精神病醫院,因為容易與精神病相搞錯;第二階段常去傳染病醫院,因為很容易跟病毒性腦炎混淆;第三階段經常跑兒科醫院,因為小孩中很多見。

問陳向軍,為了患者如此輾轉勞頓,累嗎?累,但不倦。“這個病多為年輕人,治好了就能挽回他們一輩子,很有自豪感。”治療這類疾病,如同在起霧的湖中撈起溺水之人。患者一半身子已沒進水中,而陳向軍撥開重重迷霧,牢牢握緊他們的手,從生命線上救回來。

他還記得那個小姑娘,輾轉幾月最後會診才遇見他,病房初見時不語、反覆、扯着被子踢打,可通過一個多月的免疫治療后,已經重新返校與同學們團聚。這大概就是做醫生的自我成就感吧,是他們給患者披上翅膀,掙脫病房的束縛,還以生活的自由。

“還有什麼比患者康復更好的回報呢。”陳向軍說。

3治身病,也要治心病

讀患者,首先要讀懂疼痛。

陳向軍學醫至今,大學時一冊英文教材上的插圖始終記憶猶新:圖說疼痛,雖只拔牙這點小事,但不僅患者愁眉苦臉,家屬憂心忡忡,甚至醫護人員也心驚膽戰。

那時他突然明白:疼痛影響的不止患者,還有他們身邊的群體和社會。而治病,不能只治身上病痛,心上病痛亦需關注。

所以,患者總是樂意同他說話,善於溝通的秘訣除了嚴謹有理,還因為他能輕輕挑開患者靈魂脆弱的殼,撫平那一絲不易察覺的隱痛。

在國內某醫療網站上,充滿了患者對他真摯的感謝: “來華山神經內科看專家的,基本都是瀕臨絕望的家庭,來此尋求一線生機。我弟在杭州被懷疑是進行性延髓麻痹,另一專家也說像運動神經元病,這等於一張死刑判決書……陳醫生接診后詢問、檢查細緻,也一再叮囑我們回去再做針對性檢查,一定要找出起病的原因,對症下藥。最後結論是運動神經元損傷。這也許就是疾病的一種統稱,目前患者情緒得以緩解,家人也有了一絲的希望。”

他其實是熱愛挑戰的。他還有一個專長是診治周圍神經病和運動神經元病,後者就是前些年冰桶挑戰所關注的“漸凍人”。它雖是罕見病,但給患者、及其家庭與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目前這類疾病還沒有攻破,仍缺乏有效的治療。

他說,前路越渺茫,越要做那個探險家,不能讓患者失去希望。“面對這樣的患者,醫生會儘力拖住他們離開的腳步。現下要做的事情,其一是研究,盡可能發現病理機制,第二個是治療,改善生活質量。”

雖然研究有時也會進入瓶頸,好像拳頭打在棉花上,但在疾病上,陳向軍把困難當機遇,從未放慢研究的進程。醫學如逆水行舟,此時沒有進展不代表彼時沒有,周圍水流倒退,不代表沒有前進。“近期醫學上的突破如技術層面基因治療、干細胞治療等,是前幾年不敢想的。嘗試了有可能失敗,也有可能成功;不嘗試一定是失敗的。”

4奮然前行

醫患之間的作用是相互的,醫生為患者提供幫助,也從患者處汲取知識和力量。很多患者的堅持,也成為支持陳向軍走下去的的支柱。“正是患者教我學會看待死亡,同時讓我更努力地挽救生命。“

他的漸凍人患者中有一位退伍軍人,病情發展很快,但一直跟着他,漸凍人的平均生存時間約48個月,而這個患者已經堅持了四年以上。也許因為是自身堅強,也許是家庭支持,讓這個患者依然能坦然面對人生。對死亡,患者很平靜,常說,“陳教授你要試驗任何方法,在我身上第一個試吧;如果我過世了,我願意捐獻身體給您做實驗。”

在這樣無助的疾病中,卻仍有一個個患者展現着勃勃生機,這不僅是身體與病魔的抗衡,更是精神的泰然寧靜,這讓陳向軍震撼,同時也相信着生命延續的力量。

在不可治疾病面前更不能退縮,他堅持要在漸凍人群體中樹立正性能量,“正能量往往讓患者活得更長,而負性的垮得更快。免疫功能垮了,人就越來越虛弱。”他對患者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醫生是患者的最後一道防線,如果醫生都放棄了,留給患者的只有絕望。

採訪結束,華燈初上,陳向軍又要趕去參加外院一個搶救患者的會診了。對於目前的生活,他說最幸福的是在當下,雖然忙碌,但卻充實。“如果再有機會,我還會選擇當醫生,如果選擇科室的話,還是選神經內科。”

總有一種堅持讓我們淚流滿面,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奮然前行。

口述實錄

唐曄:當年就讀醫科大學,對您來說有什麼收穫?

陳向軍:我的人生觀大多形成在那個時候。我們是英語班,雙倍重的學業,不過正因為我們讀的是英文原版著作,所以能讀到西方人性化的觀點,了解到人性的閃光和複雜。

在英文里,疾病有兩個單詞,disease和illness,disease是身體局部器官的疾病,illness是圍繞着人的全部身心。所以要治病救人,西方注重治癒他的illness,不僅治身,還治心。

為什麼我選做醫者,其實跟當時學習英文原著看到這種整體化治療的觀點不無關係,也使得在我現在的職業生涯中,跟患者的溝通十分通暢。溝通、理解患者因為疾病而帶來的身心痛苦,以及家人、社會的感受。

唐曄:您如今對神經內科的感覺如何?

陳向軍:如果再有一次選擇,我依然會堅決地選它。神經科學很複雜,神經內科醫生很像福爾摩斯,一直在推理,有效的治療前提就是診斷明確,根據各種線索找到源頭。

唐曄:呂教授對您的影響很大,能具體說說嗎?

陳向軍:做人方面受老師影響很大。行事要有始有終,要給出完整的解決方案,不能做了很多診斷,卻沒有建設性的治療方案,這很關鍵。他說,你首先是個醫生,不能患者來了誇誇其談,更要腳踏實地解決。

唐曄:在美國從醫和國內有何不同的感受?

陳向軍:感受很多。其一,醫院的管理體系。現在我們很多醫院提倡以患者滿意度為核心,在美國,是以患者安全為核心。其二,崗位設置十分嚴謹、務實。圍繞着科研,有臨床醫生和做基礎的科學家相互搭檔、團隊合作,醫生行醫有自己的獨立性。其三,美國醫療體制里只有住院醫生和主治醫生兩檔,患者的醫從性、醫生對某些疾病的細緻觀察來講,比中國要好。我國的醫療資源比較浪費。

在神經內科方面,我在那邊的研究方向主要是神經系統免疫病、周圍神經及運動神經元疾病,那邊的醫生十分敬業、很辛苦,翻文獻、做研究,對專業最新的研究成果消化比我們快——可能在醫學上開放程度較高,相對而言團隊精神強。

唐曄:面對這些漸凍人患者,作為一位醫生,如何面對他們下滑的生命呢?

陳向軍:給他們鼓勵。我們首先不輕易下診斷,因為一旦下了就相當於死刑,我一般會給半年緩衝時間,下一個“運動神經元病綜合征”的診斷,其實並沒有這樣的寫法,是用語言來緩衝,這是人文醫學給我的職業化訓練,所以不到萬不得已、證據確鑿,我是不會下這個診斷的。

人家問我你不是水平高嗎,為什麼這麼確鑿的證據你都不給診斷,我說你試想,法官見了第一面,證據問還沒問清楚,就判死刑了,這合適嗎?這是人文醫學。第二,就診斷而言,的確是一個排除診斷,沒確鑿證據不好說;第三,要給患者希望。病是沒辦法治。但醫生要永遠承擔安慰者的角色,如果醫生都說沒救了,患者所有希望都破滅了。

我一直教導我的學生,你不能第一眼就診斷,要在right time、right place對right person敘述疾病診斷。好的醫生要考慮到方方面面包括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人家說,我善於跟患者溝通,我說這就是美國醫生的溝通方式,首先要把患者當做你的身邊的親人。

唐曄:有沒有令您印象深刻的患者?

陳向軍:有一位來我這裏就診的英國患者,叫Chris,他寫了一本自己就醫體驗的書,題目是“The dripping room (輸液室的故事) ”,寫的是我給他診治的過程。他是一位在中國靠賣畫謀生的藝術家,不幸罹患視神經脊髓炎,一種致殘率十分高的神經免疫性疾病。這本書開頭第一句話就是: 40歲時他去桂林旅遊時碰到一個算命先生,預測他這輩子有兩件大事,第一,會成為一個著名的作家,第二,眼睛會瞎了。

他一直在書里跟上帝對話,診治過程中的種種無助、無奈,直到最後碰到一位善意幫助他的醫生。而所有他遇到過的醫護人員,此時此刻都成了演員,甚至包括護工阿姨。雖然他的視力變模糊,但是透過這樣的角度看世界,感觸更敏銳。看了他的書,我更覺得自己要盡責任、扮演好醫生的角色。

唐曄:到現在,您的身上還有熱血嗎?

陳向軍:有啊,其實我的科研平台剛剛起步……團隊人不多,一年只帶一個碩士研究生。

唐曄:現在有沒有什麼愛好?

陳向軍:喜歡收集字畫和古幣。從我讀書的時候就開始了。每一枚錢幣代表了一段歷史,一個故事。如果可以穿越,我願意去唐朝——文化開放,社會安定,老百姓幸福。

唐曄:今天是感恩節,要感恩誰嗎?

陳向軍:第一是父母,第二是老師,第三是朋友,第四是患者——患者教會了我知識,尤其是那些運動神經元患者教會我如何從容地面對死亡。在學醫路上其實要感恩的人太多,甚至要感恩實驗動物,在美國的實驗室門口有塊碑,專門樹給為此獻身的動物。

唐曄:您覺得,醫學的核心價值是什麼?

陳向軍:是人文,把人作為整體,給予患者持續關懷。醫生追求的是仁心仁術,雖是很難做到,但努力不斷接近這樣的追求目標,就是一個醫生的修為與精進。

網站內容來源http://www.xywy.com/【其他文章推薦】

※何謂牙冠增長術

※擺脫一口黃牙,台中牙齒美白讓你重新展現迷人笑顏

※成人也會感染腸病毒卻不自知孩子有這些症狀快就醫

愛滋檢測 – 提供全套檢查,絕對匿名保障隱私

※想請問桃園中醫診所擅於皮膚問題治療~

※找尋知名減肥醫師台中減重診所

※預約板橋人工植牙專科醫師

四川發文:兒科醫生收入應為平均薪酬的1.2-1.5倍

製圖 高翔

12月12日,記者從四川省衛計委了解到,《四川省兒童醫療衛生服務改革與發展的實施意見》(下簡稱《意見》)正式出台。新政的問世,意味着四川已向破解兒科“醫生荒”發起“攻堅戰”。

到2020年,全川將構建起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與兒童健康需求相匹配、體系完整、布局合理的兒童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所有市(州)綜合醫院和縣級綜合醫院設立獨立的兒科,有條件的市、州設置獨立的兒童醫院。每千名兒童床位數增加到2.5張。

同時,四川將加強高等院校兒科醫學人才培養,支持2-3所川內醫學院校申報兒科學本科專業。此外,兒科醫生的薪水也將會提高,《意見》明晰兒科醫務人員收入,至少達到本單位醫務人員平均薪酬水平的1.2到1.5倍。

新政

系統緩解娃娃看病難

到2020年,每千名兒童兒醫數達到0.69名

或許,身為父母的你,也遇到過娃娃看病難的困擾。

“全省好的兒科醫院就那麼幾所,去其他醫院我們又不放心。”謝女士告訴記者,每次自家兒子生病後,帶他去看病就是一個備受煎熬的過程,“有時候大半夜都要排隊,若遇特殊檢查,還要提前預約,惱火得很”。

兒童看病難,很大程度上是源於兒科醫生荒。在四川,像謝女士這樣的母親不在少數。她們或多或少都遭遇過娃娃看病難的“尷尬”。

未來,兒童看病難的現狀有望得到緩解。記者了解到,《意見》提出,到2020年,全川將構建起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與兒童健康需求相匹配、體系完整、布局合理的兒童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所有市(州)綜合醫院和縣級綜合醫院設立獨立的兒科,有條件的市、州設置獨立的兒童醫院。每千名兒童床位數增加到2.5張。

同時,加強兒科醫務人員隊伍建設,每千名兒童兒科執業(助理)醫師數達到0.69名。

四川省衛計委的相關工作人員透露,截至2015年,四川每千名兒童床位數為2.18張,每千名兒童兒科執業(助理)醫師數為0.33名。

“所以任重而道遠。”該工作人員表示,按照《意見》,到2020年,每個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還至少有1名全科醫生提供規範的兒童基本醫療服務,滿足日益增長、多元化的兒童醫療衛生需求。

重點

申報兒科學本科專業

針對人才的供給,此次《意見》試圖從源頭上給出解決途徑。未來,四川將加強高等院校兒科醫學人才培養。在加大本科兒科人才培養力度上,支持2-3所川內醫學院校申報兒科學本科專業。支持四川大學、西南醫科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川北醫學院、成都醫學院5所醫學院校在臨床醫學專業開設兒科培養方向。還將開展突出中醫藥特色、傳承與創新並舉的中醫兒科教育教學改革試點。同時,根據教學資源和崗位需求,擴大兒科學專業研究生招生規模,醫療機構優先招聘兒科學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

這意味着,川內將有兒科學本科出現,同時,兒科培養方向還將開設在5所醫學院的臨床醫學專業。

另一方面,將擴大兒科專業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規模。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招生向兒科專業傾斜,全省補錄調劑時,優先滿足兒科專業,到2020年累計招收培訓兒科專業住院醫師1000名以上。鼓勵、支持和引導已轉到其他崗位的兒科醫師返回兒科崗位,加強兒科醫師轉崗培訓工作。

《意見》還提到,“十三五”期間至少完成400名轉崗培訓任務,使其熟練、系統掌握各類兒科專業知識和技能。

亮點

建區域兒童醫學中心

常住人口超300萬城市可設1所兒童醫院

完善兒童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成為《意見》重點規劃的內容。

《意見》指出,“十三五”期間,全川將建立健全省、市(州)、縣三級兒童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籌建四川省兒童醫學中心,重點支持地市級兒童醫院、綜合醫院兒科和省、市、縣婦幼保健機構建設。

具體而言,成都市設置1-2所兒童醫院,其他常住人口超過300萬的地級市可設置1所兒童醫院。綜合醫院、婦幼保健院應開設兒科門診,提供兒科急診服務,需求較大的設置兒科病房。每個縣至少有1所縣級公立醫院設置有病房的兒科,並根據實際需求合理確定病房床位數。依託領頭醫院或三級兒童專科醫院,在全省構建12個區域兒童醫學中心,促進區域間兒科醫療服務同質化,減少患者跨區域流動,減輕患者看病就醫負擔。

《意見》還提到,將推動形成兒童醫療服務網絡。三級兒童醫院、綜合醫院和婦幼保健機構重點收治重大專科疾病和疑難危重疾病患者。其他兒童醫院、婦幼保健機構做好兒童醫療和預防保健工作。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主要負責兒童健康教育、兒童疾病預防保健和基本醫療服務等。

焦點

提高兒醫薪酬待遇

至少為本單位醫生平均薪酬的1.2-1.5倍

對於備受各方關注的兒科醫生薪酬待遇問題,《意見》也予以明確。

記者注意到,未來四川將提高兒科醫務人員的薪酬待遇,讓其收入至少達到本單位醫務人員平均薪酬水平的1.2-1.5倍。

對此,四川省衛計委的相關工作人員介紹道,長久以來,兒科醫生的工作強度大、風險高,但是收入相對其他科室的醫生低。“通過在薪酬上向兒科醫務人員傾斜,指導醫療機構的內部分配,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留下人才。”

為了提高兒科醫生的积極性,促進其職業發展,經過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的兒科醫師,可提前一年申請職稱晉陞。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可放寬外語要求,論文不作硬性規定,將服務數量、服務質量、群眾滿意度評價等作為兒科醫師晉陞職稱的重要因素。

此外,優先開展兒童家庭簽約服務。鼓勵社會力量舉辦兒童專科醫療機構,取消對社會辦兒科醫療機構的限制。同時,加強中醫兒科診療服務,加強中醫兒科重點專科建設,在縣級以上公立中醫院設立兒科,鼓勵地市級以上中醫院開設兒科病房,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大力推廣運用中醫藥技術方法開展兒童基本醫療和預防保健。

不僅如此,寄宿制學校或600人以上的非寄宿制學校要設立衛生室(保健室)。

為加強兒童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建設,以12個區域兒童醫學中心為核心建立區域兒童急危重症救治中心,在每個縣(市、區)至少建立1個急危重症兒童救治分中心。

業內看法

“僅僅待遇提高還不夠,兒科醫生更需要的是整個社會的理解和關懷”

此次,川北醫學院和四川大學、西南醫科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成都醫學院一起,成為全省5所能在臨床醫學專業開設兒科培養方向的醫學院,對此,省政協委員、川北醫學院黨委書記李成軍十分開心。過去兩年,這所地處川東北地區的醫學院,一直在向教育部申報設立兒科專業。

在李成軍看來,兒科與成人科相比較特點明顯,一些處置與大人也不同,單設兒科專業非常有必要。“教育就是為社會輸送人才,過去幾年,我們確實越來越感受到兒科醫生的缺乏,所以,學校希望通過設置兒科專業,培養專業人才。”

那麼,開兒科專業的難度如何?

“並不難。”李成軍坦言,學校的培養師資、教學設備都是具備的,同時,醫學院和醫院之間聯繫非常緊密,整合這二者資源,開設兒科專業難度並不大。“對我們學院來說,要開這個專業,只要報批通過立馬就可以開起來。”

另一方面,針對《意見》中提出提升兒科醫務人員收入、加大培養力度等綜合措施,李成軍十分看好,“這確實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兒科人才的隊伍建設,但吸引學生來讀這個專業,僅僅是待遇提高還不夠。”李成軍感嘆,長久以來,兒科醫生面對的病人是小孩子,這需要更多的耐心,技術要求也更高,但是往往大人不理解,孩子一鬧就着急,一哭就罵醫生。

“所以,兒科醫生更需要的是整個社會的理解和關懷,更需要一個良好的人文環境。這也是職業認同感的一種吧。”

版權聲明: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尋醫問葯網-醫脈”,版權均歸尋醫問葯網所有,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作者和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網站內容來源http://www.xywy.com/

【其他文章推薦】

※擺脫一口黃牙,台中牙齒美白讓你重新展現迷人笑顏

※益生菌怕高溫,只能溫水服用不能熱熱喝? 錯!破解益生菌的二大迷思!

※何謂牙冠增長術

※什麼是上唇定位術?

※暖冬感冒倍增!研究:紫錐花有助於增進免疫力

※想請問桃園中醫診所擅於皮膚問題治療~

板橋植牙推薦哪間診所?

女星張歆藝發文斥責醫生 !

昨天,女星張歆藝發出一則微博稱自己在拍戲時,突感天旋地轉,無法站立,被送去急診。醫生看了她一眼二話不說直接開了止暈針,讓她十分無奈。

自張歆藝的微博發出后,部分網友認為她作為公眾人物,該微博有誤導醫患關係之嫌。她事後又發了一組注射液的網絡資料截圖和一條回應爭議的微博。

13日下午,一位自稱該醫院的醫生出面回應稱,張歆藝攜助理確實來該醫院急診科就診,急診醫生按照日常流程:問診、寫病歷、做檢查、開醫囑為她進行治療,待助理交錢取葯后才打的針。據透露,張歆藝就診時態度不好,挂號也沒有使用自己的身份證。

有網友質疑張歆藝借用網絡資料來證實醫院處理不妥,“光是看到相信網絡資料,不相信醫生就沒話說了。”有網友喊話張歆藝,“你去的是急診,不是門診,急診都是先緩解癥狀。”還有不少網友拿出吃瓜群眾的心態,“

張歆藝發文斥責醫生不負責的同時,在微博公開調侃醫生的普通話不準,這個就尷尬了。南方人本來就有口音,止暈針發音成紙音針,被拿出來說,非常不妥當。有人說作為公眾人物更應該注意言行對大眾的影響,畢竟這可能會加重醫患矛盾。你們怎麼看?

版權聲明: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尋醫問葯網-醫脈”,版權均歸尋醫問葯網所有,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作者和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網站內容來源http://www.xywy.com/

【其他文章推薦】

※擺脫一口黃牙,台中牙齒美白讓你重新展現迷人笑顏

※牙科資訊-什麼是水雷射呢?

※不要當暴牙妹,進行露牙齦矯正,讓你放心開懷大笑!

※水雷射牙齦整形 人生從黑白立馬轉為彩色的愛笑女孩,真實案例分享

※性生活不美滿 另一伴老是敏感早洩怎麼辦?    

紫錐菊萃飲這麼多口味?哪一款比較好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