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復時間: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后康復計劃

注意事項:
1. 本計劃所提供的方法及數據均按照一般常規情況制定,具體執行中需視自身條件及手術情況不同,在醫生指導下完成。
2. 功能練習中存在的疼痛,是不可避免的。如疼痛在練習停止半小時內可消退至原水平,則不會對組織造成損傷,應予以耐受。
3. 肌力練習應集中練習至肌肉有酸脹疲勞感,充分休息后再進行下一組。練習次數、時間、負荷視自身情況而定,且應同時練習健側。肌力的提高是關節穩定的關鍵因素,必須認真練習。
4. 除手術肢體制動保護外,其餘身體部位(如上肢、腰腹、健側腿等)應盡可能多地練習,以確保身體素質,提高整體循環代謝水平,促進手術局部的恢復。
5. 早期關節活動度(屈、伸)練習,每日只進行一次,力求角度有所改善即可,避免反覆屈伸,多次練習。如屈曲角度長時間(>2 周)無進展,則有關節粘連可能,故應高度重視,堅持完成練習。
6. 活動度練習后即刻給予冰敷15—20分鐘。如平時感到關節腫、痛、發熱明顯,可再冰敷,每日2-3次。
7. 關節的腫脹會伴隨整個練習過程,腫脹不隨角度練習及活動量增加而增加即屬正常現象,直至角度及肌力基本恢復正常腫脹才會逐漸消退。腫脹的突然增加應調整練習,減少活動量,嚴重時應及時複診。

正文
一·早期——炎性反應期(0-1周)
目的:減輕疼痛,腫脹;早期肌力練習;早期負重;早期活動度練習,以避免粘連及肌肉萎縮。
功能練習的早期及初期,因肌力水平較低,組織存在較為明顯的炎性反應,且重建的韌帶尚較為脆弱。故以靜力練習(關節不活動,保持某一姿勢直至肌肉疲勞)為主。逐漸增加小負荷的耐力練習,即選用輕負荷(完成30次動作即感疲勞的負荷量),30次/組,組間休息30秒,2-4組連續練習,至疲勞為止。
不得過多行走!不應以行走作為練習方法!否則極易引發關節腫脹和積液,影響功能恢復及組織癒合。
㈠ 手術當天: 
麻醉消退後,開始活動足趾、踝關節;如疼痛不明顯,可嘗試收縮股四頭肌。即大腿前側肌肉綳勁及放鬆。
㈡ 術后一天:術后24小時可扶雙拐腳不着地行走(僅限去廁所!)
1 踝泵——用力、緩慢、全範圍屈伸踝關節,清醒時盡可能多做。(對於促進循環、消退腫脹、防止深靜脈血栓具有重要意義)
2 股四頭肌(大腿前側肌群)等長練習——即大腿肌肉綳勁及放鬆。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盡可能多做。(大於500次/每日)
3 腘繩肌(大腿后側肌群)等長練習——患腿用力下壓所墊枕頭,使大腿后側肌肉綳勁及放鬆。要求同上,大於500次/每日。
4 正確體位擺放――患腿抬高放於枕頭上,足尖向正上方,不能歪向一邊,膝關節下方應空出,不得用枕頭將腿墊成微彎位置。如疼痛不可忍受,則在醫生指導下擺放於舒適體位。
5股薄肌、半腱肌重建前交叉韌帶患者,開始嘗試直抬腿——伸膝后直腿抬高至足跟離床15㎝處,保持至力竭。10次/組,2—3組/日。(練習時疼痛屬正常現象,應予以耐受。)。
㈢ 術后2天:拔除引流
1 繼續以上練習。
2 踝泵改為抗重力練習(可由他人協助或用手扶住大腿)。(每次下床後進行可有效防止腫脹。
3 開始側抬腿練習,30次/組,2—4組/日,組間休息30秒。(4開始后抬腿練習,俯卧(臉向下趴在床上),患腿伸直向後抬起至足尖離床面5厘米為1次,30次/組,2—4組/日,組間休息30秒。
㈣ 術后3天:根據情況由醫生決定開始關節活動度練習。
1 繼續以上練習。
2 負重及平衡——保護下雙足分離,在微痛範圍內左右交替移動重心,爭取可達到單腿完全負重站立,5分/次,2次/日。

——雙足前後分離,移動重心,爭取可達到單腿完全負重站立。(

3 開始屈曲練習(微痛範圍內。應由康復醫師完成,或經醫生許可后在康復程序指導下自行練習,因早期練習尚有一定危險性,故不得擅自盲目練習,否則可能造成不良後果。)
4 屈曲練習后即刻冰敷20分左右,如平時有關節內明顯發熱、發脹的感覺,可再冰敷2—3次/日(如棉花腿加壓包紮未拆除則無需進行冰敷)。
5伸展練習――去除夾板,於足跟處墊枕,使患腿完全離開床面,放鬆肌肉使膝關節自然伸展。30分/次,1-2次/日。與屈曲練習間隔時間盡可能遠。
㈤ 術后4-7天:
1 繼續以上練習。
2 加強負重及平衡練習,逐漸至可用患腿單足站立。 如可輕鬆完成,則開始使用單拐(扶於健側)行走。
3 屈曲練習至0°—20°範圍。
㈥ 術后7-14天:
1 繼續並加強以上練習。
2 屈曲練習至0°—30°,並可開始主動屈伸練習。方法見附錄屈曲練習方法7,5次后冰敷,逐漸增加至10-20次。
㈦ 術后2—4周:(根據個體差異的不同,屈曲角度的進度各不相同)
1 屈曲角度大於60°,主動屈曲達60°。
2 根據膝關節穩定程度,調節支具0°範圍。
3股薄肌、半腱肌重建前交叉韌帶患者,術后4-6周開始立位“勾腿”練習。
二·初期:(4—6周)
目的:加強活動度及肌力練習:提高關節控制能力及穩定性;
逐步改善步態。
㈠ 術后4周:
1 被動屈曲至60-90°.
2 強化肌力練習。(直抬腿可在大腿一側加重物為負荷。)
3如可單足站立1分鐘,即可用單拐行走,並於室內可脫拐行走。
4 伸展可達與健側(未手術一側腿)基本相同。
5 開始指導下自行練習屈曲,方法見備註。
6 逐漸調整支具至0°— 30°範圍屈伸,並每3—5天加大角度,術后滿4周調節至110°。如調整後行走及負重時關節不穩明顯,則減小回調整前角度。
㈡ 術后5周:
1 被動屈曲至90-100°。
2 加強主動屈伸練習,強化肌力練習。
3 開始嘗試脫拐行走。
㈢ 術后6周:(睡眠時可不帶支具)
1 被動屈曲達100-110°。
2 調整支具至可在0°—45°範圍屈伸。
3 開始前後、側向跨步練習,患腿在前及跨出一側負重。(

4 靜蹲練習。(後背靠牆,雙腳與肩同寬,腳尖及膝關節正向前,不得“內外八字”,隨力量增加逐漸增加下蹲的角度(小於60°),2分/次,間隔5秒,5-10連續/組。2-3組/日。
5 力求達到正常步態行走。
三·中期:(7周—6個月)
目的:強化關節活動度至與健側相同。強化肌力,改善關節穩定性。恢復日常生活各項
活動能力。
隨肌力水平的提高,中期以絕對力量的練習為主。選用中等負荷(完成20次動作即感疲勞的負荷量),20次/組,2-4組連續練習,組間休息60秒,至疲勞為止。
㈠ 術后7周:
1 被動屈曲達110-120°。
2 開始患側單腿45°位半蹲屈伸膝練習。患腿單腿站立,上體正直,緩慢下蹲至屈曲45°
處,再緩慢蹬直至完全伸直。要求緩慢、用力、有控制(不打晃)。20-30次/組,組間間隔
30秒,2-4次/日。
3 固定自行車練習,無負荷至輕負荷。30分/次,2次/日。
㈡ 術后9—12周:
1 被動屈曲角度逐漸至與健側相同。
2 “坐位抱膝”與健腿完全相同后,開始逐漸保護下全蹲。
3 強化肌力,但不加大負荷,只增加練習 的角度、次數及時間。)
㈢ 術后12周—6個月:

1 主動屈伸膝角度基本與健側相同,且無明顯疼痛。
2 每日俯卧位屈曲使足跟觸臀部,持續牽伸10分鐘/次。
3 坐位抱膝角度與健側完全相同后,開始跪坐練習。
4 開始蹬踏練習。
5 術后6個月如有條件可進行各項功能測試,為下階段日常生活及正常運動提供客觀的依據。
四·後期:(6個月—12個月)
目的:全面恢復日常生活各項活動。 強化肌力及關節穩定。逐漸恢復慢跑等運動。
後期提高最大力量,選用大負荷(完成12次動作即感疲勞的負荷量),8-12次/組,2-4組連續練習,組間休息90秒,至疲勞為止。
1 開始膝繞環練習。
2 開始跳上跳下練習。
3 開始側向跨跳練習。
4 開始游泳(早期禁止蛙泳)。跳繩及慢跑。
※ 此期間重建的韌帶尚不足夠堅固,故練習應循序漸進,不可勉強或盲目冒進。且應強化肌力以保證膝關節在運動中的穩定及安全,必要時可戴護膝保護,但只主張在劇烈運動時使用。

備註:
一·屈曲的練習方法:
以下方法按照自身屈曲角度,任選適用的方法,每日一次,力求角度略有增長即可。練習過程中或練習后如有特殊不適,應及時告知醫生。練習過程中不得伸直休息,反覆屈伸,否則將影響效果,且極易造成腫脹。
1 髕骨鬆動術(拆線后開始,髕骨活動靈活者無需進行):
手推推住髕骨邊緣,向上下左右方向緩慢用力推動髕骨至極限位置。每方向20次,2—3次/日。可於屈曲練習前進行。
2 坐(或仰卧)位垂腿:(適用於0-95°範圍)
坐於躺於床邊,膝以下懸於床外。保護下放鬆大腿肌肉,使小腿自然下垂,至極限處保護10分鐘。必要時可於踝關節處加負荷。
3 仰卧垂腿:(適用於100°以上範圍)
仰卧於床上,大腿垂直於床面(雙手抱腿以固定),放鬆大腿肌肉,使小腿自然下垂, 必要時可於踝關節處加負荷(負荷不應過大,否則肌肉不能放鬆,即無效果)。要求同上。
4 坐位“頂牆”:(適用於90-105°範圍)
坐椅上,患側足尖頂牆或固定,緩慢向前移動身體以增大屈膝角度,感疼痛后保持不動,數分鐘后疼痛消失或降低,再向前移動,至極限。見附錄1—圖10。
5 坐位抱膝:(適用於100°以上範圍)
坐在床上,雙手抱住腳踝,使腳跟緩慢接近臀部,術后第三周開始。開始前測量腳跟與臀部間距離,利用6-8周時間抱至與健側腿角度相同。此練習應循序漸進,切忌盲目冒進或畏痛不前。
6 俯卧屈膝:(適用於110°以上範圍)
俯卧位(臉向下趴於床上),雙腿自然伸展,自行握患腿踝關節,使膝關節屈曲(可用長毛巾或寬帶子繫於腳腕處,以便於牽拉)。或由他人幫助,但絕對禁止暴力推拿。
7 主動屈伸練習:(所有被動屈曲練習後進行,適用於任何角度範圍)
坐位,足不離開床面。緩慢、用力,最大限度屈膝,保持10秒后緩慢伸直。10—20次/組,1—2組/日。
二·伸屈的練習法:
伸展練習中肌肉及后關節的牽拉感及輕微疼痛為正常,不可收縮肌肉對抗,應完全放鬆,否則將會無效。
練習中採用負荷的重量不宜過大,應使患膝敢於放鬆,持續至30分鐘至極限,有明顯牽拉感為宜。練習過程中不得中途休息,否則將影響效果。
1 坐位伸膝:(術后早期3-4周內)
坐位,足墊高,於膝關節以上處加重物。完全放鬆肌肉,保持30分鐘。30分/次,1—2次/日。
2 俯卧懸吊:(術后中後期4周后,或伸直角度明顯受限的)
俯卧,膝以下懸於床外,踝關節處加重物。要求同上。

網站內容來源http://www.xywy.com/【其他文章推薦】

※何謂牙冠增長術

※擺脫一口黃牙,台中牙齒美白讓你重新展現迷人笑顏

※成人也會感染腸病毒卻不自知孩子有這些症狀快就醫

愛滋檢測 – 提供全套檢查,絕對匿名保障隱私

※想請問桃園中醫診所擅於皮膚問題治療~

※找尋GMP保健食品代工大廠

※找尋知名減肥醫師台中減重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