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們最關心的兒童口腔問題Top3,聽聽大咖怎麼說!

兒童牙齒根管治療      兒童牙齒鈣化治療    兒童矯正牙齒

《醫學界兒科頻道》邀請到了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兒童口腔科的汪俊教授,談一談如何守護兒童口腔健康。

汪教授指出,兒童口腔醫學是一門以年齡來界定的學科,因此包羅萬象、涉及的病種繁多,而這些疾病並沒有孰輕孰重之分,都應當給予重視。只是,其中有三隻「攔路虎」——齲病、牙外傷、錯牙合畸形——最為常見,也相當「纏人」。對於它們,家長能如何應對呢?

1

齲病

近日,第四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的結果在京公布。「雖然我國兒童的齲病流行處於低水平。」衛計委疾控局監察專員稱,「但齲患率卻呈現出上升的態勢。」

媽媽們最關心的兒童口腔問題Top3,聽聽大咖怎麼說!

齲病,俗稱「蛀牙」,是兒童口腔最常見的疾病。在兩次調查的10年間,12歲兒童恆牙的齲患率上升了7.8%,達34.5%;5歲兒童乳牙的齲患率則增加5.8%,達到了令人擔憂的70.9%。而另一方面,家長們的觀念正向好的方向轉變。5歲、12歲兒童齲齒中接受過充填治療(即「補牙」)的比例分別為4.1%、16.5%,雖不算高,但相較10年前,也增長了近50%

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對「矛盾」?在家長日益注重孩子口腔衛生的今天,又有哪些「盲區」要一一掃除?

1

做到飲食控制:

對於低齡兒童,首要的是做到飲食控制。對於甜食和含糖飲料,家長相對了解其危害,攝入量、攝入頻率的限制也往往較為嚴格。

但其實,孩子們每天所吃的每一種食物都含有糖份,能夠致齲。因此,真正重要的是控制食物在口內留存的總時間。由此可推斷喂夜奶后不刷牙、含著乳頭或奶瓶入睡或者含飯等等都是不利於口腔健康的飲食習慣,應該改變。

2

做好口腔清潔:

其次是做好口腔清潔。6歲是孩子能否獨立刷牙的「分水嶺」。在6歲之前,刷牙一般需要家長幫助。家長可以站在孩子的身後,用旋轉打圈的方式(有別於改良巴氏刷牙法)為孩子刷牙,並讓他們學習模仿,直至他們能夠獨立掌握刷牙的方法。另外需要注意的是,1歲前的口腔清潔同樣重要,將指套或紗布纏在手指上輕輕擦拭牙面就是不錯的選擇。

除了牙刷,牙線是口腔清潔的另一「法寶」。它能有效去除相鄰面的牙菌斑,預防鄰面齲壞。使用牙線並非成人的「特權」,只要孩子乳牙已經「併攏」,即其間的縫隙消失,就建議開始使用。

媽媽們最關心的兒童口腔問題Top3,聽聽大咖怎麼說!

3

適當地局部應用氟化物:

氟化物讓牙齒表面的釉質不易溶解、更加堅固,從而抵禦齲壞。其中,含氟牙膏是最常見、最安全的一種局部應用方法。至於其他手段,如塗氟等,可以根據兒童的易感程度來個性化訂製。通過檢測齲病活躍性,可將人群劃分為齲高、中、低危三類。齲高危人群更易患齲,建議增加局部用氟的次數。

4

適時進行窩溝封閉:

牙齒咀嚼面的一些窩溝,因為容易「藏污納垢」又不易清潔,常常成為齲病滋生的「溫床」。窩溝封閉,則是預防窩溝齲的有力措施之一。但汪教授說,小小窩溝封閉,卻沒那麼簡單。

第一,什麼時候做?一般來說,牙齒剛剛完全長出且還未蛀時,是最理想的時機。對於沒有完全長出,但難以保持清潔(如經常食物嵌塞)者,提早窩溝封閉也不失為良策。

第二,所有牙齒都需要做嗎?這有一個常見誤區。在臨床上,窩溝較深、對側牙患齲或有患齲傾向的磨牙(即「臼齒」)才有窩溝封閉的需要。窩溝封閉這項操作有一定的技術敏感性,過淺的窩溝做了封閉,其封閉物容易脫落,反而吃力不討好。

第三,做了就不會蛀牙了嗎?並不是。窩溝封閉雖能防齲,但不可過度迷信。做了窩溝封閉並非一勞永逸,封閉劑脫落以及非窩溝的區域仍有齲壞可能。

5

早期發現齲壞:

齲病的發展過程,不是「質變」而是「量變」。因此,如果能早期發現,進而早期診治,就能免去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關注「間隙」:間隙中的食物殘渣極易導致患牙鄰接面的齲壞,而鄰面的牙體組織薄,齲壞進展快,易到神經,需要特別關注。

關注「白斑」:白色斑點的成因同樣有多種,其中包括發育不全,即牙體組織形成的某些環節出了問題;還有則是脫礦,此時損害還停留於淺層,仍「有力回天」,通過有效的清潔或合理的氟化物應用,使其「逆轉」為健康的牙體組織完全是可能的。

建議學齡前兒童三個月到半年,學齡兒童半年到一年,到醫院做一次全面的牙科檢查。

2

牙外傷

有些孩子生性好動,加之生活、交通方式的變遷,因此兒童牙外傷十分多見。其中,乳牙外傷常見於2~3歲,年輕恆牙外傷常見於8~9歲。

媽媽們最關心的兒童口腔問題Top3,聽聽大咖怎麼說!

那麼,假使意外發生,家長們能夠做些什麼?汪老師給出了她的應急「錦囊」:

首先,要先確定孩子的全身狀況良好。

確定完畢后,若是牙齒撞斷:即孩子的牙齒折斷甚至牙神經外露,家長能做的就較為有限,即收集並簡單清理牙齒的斷片,儘快帶孩子就診。

若是牙齒撞掉:即牙齒完全脫落,乳牙脫落,家長不需要做什麼,及時就診,排除牙槽骨甚至頜骨骨折即可,而恆牙脫落,及早將其複位則是關鍵所在:在找到脫落的牙齒后,迅速用流水衝去表面的臟污(避免使用自來水,因其含有的氯化物會「殺死」牙齒根面細胞、影響後期癒合),即刻安回原來的位置。如果沒有複位的把握,家長應妥善保存牙齒,如含在嘴裡或浸泡在牛奶中(切忌擦洗、刷洗),在30分鐘內帶孩子前去就診,最晚不應超過2小時。

3

錯牙合畸形(牙合:左邊為「牙」,右邊為「合」,指咬合)

錯牙合畸形是一類讓家長和孩子都深受困擾的口腔疾病,可以是牙列發生問題(如「虎牙」),也可以是上下牙乃至頜骨的相互關係出現異常(如「地包天」)。

媽媽們最關心的兒童口腔問題Top3,聽聽大咖怎麼說!

錯牙合畸形是如何產生的呢?

一是先天因素:父輩甚至祖輩的錯牙合畸形,都有可能通過基因遺傳給孩子;

二是後天因素:除了齲病、牙齒髮育異常(如多生牙、乳牙滯留等),口腔不良習慣的危害也不容小覷。

三歲以後,哪些習慣算作不良習慣?

1、口呼吸:口呼吸能影響到孩子的面容,還可導致上頜前突、下頜后縮,即常說的「小下巴」;

2、吮咬:包括吮吸手指、咬奶嘴或鉛筆等,可導致開牙合,也就是上下牙無法完全咬合;

3、咬唇:包括咬上唇和咬下唇;

4、吐舌:正常情況下,舌體應微微上抬、舌尖輕抵上齶(即「天花板」),這能促進上頜的發育;若形成吐舌習慣,舌體前移、下移、位於上下牙間,上齶得不到刺激、發育得不到保證,就有可能出現上頜牙弓狹窄;吐舌是嬰兒吞咽的一部分,但這一習慣若未隨發育而消失,則應及時加以干預。

5、此外,還包括夜磨牙、偏側咀嚼等。

錯牙合畸形怎麼防治?

汪教授認為,咬合誘導不可少。

所謂「咬合誘導」,可以理解為早期的「矯正」。傳統矯正,通常從牙齒全都替換完后開始。但咬合誘導在牙齒髮育時就能做,通過間隙的保持、不良習慣的糾正等矯正已出現的不良改變,引導兒童口頜系統的正常生長發育,達到「治未病」的目的。

4

觀念轉換

汪教授認為,相比以往,大部分家長的口腔觀念已有顯著提升:「過去許多家長覺得乳牙蛀了、痛了不用治,但現在這樣想的已經不多了。各種渠道的科普,讓大家知道了乳牙『存在即合理』。健康的乳牙能保證咀嚼功能,引導恆牙順利萌出;而乳牙早失、齲壞,則可能造成間隙的喪失、恆牙的萌出異常乃至恆牙的發育異常。」

媽媽們最關心的兒童口腔問題Top3,聽聽大咖怎麼說!

此外,家長的觀念還有哪些需要提升的方面?汪教授提出了幾點:

1、對於孩子的口腔健康,需要注重,但不必過分焦慮:比如在牙齒萌出的過程中,牙齦有時會出現局限性的腫脹,這可能是萌出性齦炎或萌出性囊腫,需及時就診;但若家長過分緊張,反而容易把焦慮的情緒帶給孩子,造成他們就診時的不配合。

2、早期矯治不能「一刀切」:導致錯牙合畸形的原因很多,以「地包天」為例,雖然表現相似,卻可能有不同成因:若只有牙齒的排列改變,則稱為「牙性反牙合」,這樣的情況早期矯治效果佳,若是已經涉及到骨的改變,稱為「骨性反牙合」,骨性反牙合中,上頜骨發育不足導致的「地包天」,也應早期矯治,且效果較為良好,而下頜骨發育不足導致的「地包天」,則早期矯治效果不佳,多數仍需成年後配合手術矯正畸形。由此可見,早期矯治應當「分類討論」。

3、全麻下牙科治療高效安全:在今天,牙科全麻技術被越來越多地提及,也被更加廣泛地應用於無法配合治療、有較多患牙需要治療的孩子。它高效,便於兒牙醫師一次性完成所有治療,減少了孩子的心理創傷,也節約了家長的時間成本;它安全,只要有一支完善的團隊,就能將風險控制在最低限度。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健康的守護者;而良好的口腔衛生,是全身健康的基石。汪教授希望,家長們能真正扮演好「守護神」的角色,與兒童口腔醫師一起,共繪孩子們未來的美好圖景——不單單在愛牙日,也在孩子成長的每一天。

軒品牙醫

參考資料:https://www.xcnnews.com/jk/1300911.html

http://www.healthhy.com.tw/?p=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