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為啥叫“懸壺濟世”

  從古至今,人們常把中醫行醫雅稱為“懸壺”,對德高望重、醫術精湛的老中醫的職業生涯,多美譽為“懸壺濟世”。那麼,中醫大夫到底懸的是什麼壺呢?

  從典籍記載來看,懸壺源自《後漢書・方術列傳・費長房》里的故事:“市中有老翁賣葯,懸一壺於肆頭(指街頭)。”這裏的“壺”,即“壺盧”,《詩經・七月》中也有“七月食瓜,八月斷壺”,這裏的“壺”便是葫蘆。傳說東漢時,一個叫費長房的人想學醫,有一天在街上見到一個掛着葫蘆的賣葯老翁,據稱老翁醫術高明,凡施藥,必药到病除,遂悄悄跟隨老翁。后見到老翁化作一道煙鑽進葫蘆里,知其非凡人,乃誠心拜老翁為師,並學成得其真傳。費長房為紀念老翁,行醫時總是把一個葫蘆掛在身上,後世醫家紛紛模仿,葫蘆逐漸成為名醫招牌。

  葫蘆與中醫結緣可謂源遠流長,相傳太上老君精心煉就的長生不老仙丹,就裝在他的法寶紫金葫蘆里。神話里的八仙之首鐵拐李,成仙后還鑽研藥理,煉製了不少膏丹丸散,身上總背着一個葫蘆裝葯,以致有一句歇後語廣為流傳,“鐵拐李的葫蘆――不知賣的是什麼葯”。而中醫高手濟公活佛,身後也愛背着一個葫蘆,閑時盛酒快活似神仙,行醫時則神奇地從葫蘆里取葯治病救人。

  如果說上述故事不過是傳說的話,那麼,事實上在歷朝歷代里,中醫藥行業一直把葫蘆視為職業徽標或吉祥物,並相傳至今。古代走街串巷的搖鈴醫都會背一個葫蘆,因葫蘆輕便易於攜帶,是古代版赤腳醫生的“紅十字藥箱”。 中國醫學史上很多赫赫有名的醫藥學家如陶弘景、孫思邈、葛洪等,他們也信仰道教,喜歡煉製丹藥,葯葫蘆是他們不離身的寶物。千百年來,各種大大小小的醫館、中藥鋪乃至嶺南的涼茶鋪,店面上都會豎一個銅製的葯葫蘆作為招牌。

  為何葫蘆在中醫中藥文化史上佔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其實,在我國的很多民族裡,尤其是南方諸族,葫蘆崇拜或葫蘆文化,早已刻進了民族集體記憶里。在仰韶文化晚期文化遺址里,就出土了大量葫蘆形的典型器物。炎黃子孫常以葫蘆作為祭祀禮器,天津博物館館藏中曾記載 :“祭天器用陶匏(音páo),以象天地之性也。” 意思就是指在祭天的時候祭祀禮器會使用粗陶和葫蘆來表現天地的質樸本性。

  葫蘆在我國栽培歷史悠久,距今已有7000多年。葫蘆嫩時可作蔬菜食用,據《千金要方》《本草綱目》等典籍記載,葫蘆的藤蔓、卷鬚、恭弘=叶 恭弘、花、果瓤及膜、種仁等均可入葯,常用於治療水腫、蛀牙、癰疽惡瘡等疾病。其入葯時稱為“壺盧”,入菜時稱為“葫蘆”。葫蘆果皮干后變成木質,其密封性好,自身又有一股清香之氣,無論盛葯、載酒或裝茶,都是難得的天然盛器。

  中國先民崇拜葫蘆的原因有很多,一是葫蘆的形狀優美,與女性懷孕和哺乳時飽滿的子宮和乳房十分相似,是母系社會女性崇拜的表現;二是葫蘆多籽,容易繁殖,符合人們渴望繁衍子孫後代的美好心愿;三是在洪水肆虐的遠古時代,葫蘆如同西方傳說中的諾亞方舟一樣,是人們理想中躲避洪水的藏身之所;四是葫蘆常與追求成仙的道士和仙人結下不解之緣,人們渴望長壽健康,葫蘆也就成為雲遊天下的醫家、道人身邊的必伴之物,被認為是神仙器具;五是葫蘆外形圓潤,口小肚大,且與“福祿”諧音,它的枝莖稱之為蔓帶,諧音“萬代”,是世俗社會的吉祥物;六是古人將葫蘆視為陰陽合一的載體,古代婚禮上,新婚夫妻要將葫蘆剖成兩個瓢,用紅線相連來飲酒,稱為“合巹(音jǐn)”, 寓意夫妻和諧美滿, 後來婚禮上喝交杯酒的習俗就是由此衍生的。

  歷經了數千年的歷史積澱,葫蘆從廣泛的實用功能到被人們賦予了各種精神寄託,逐漸發展出一種葫蘆文化。葫蘆作為植物,生命力極其旺盛,葯食兼用;作為盛器,圓潤飽滿,能容納、包藏。懸壺濟世反映了中國傳統醫學追求長壽健康、平安吉祥、家族繁衍旺盛等對美好生活嚮往的精神需求,葫蘆文化也成為中醫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本報特約記者 �P影妍)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再生能源資訊網http://health.people.com.cn/,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

【其他文章推薦】

※不要當暴牙妹,進行露牙齦矯正,讓你放心開懷大笑!

※要讓孩子吃兒童保健食品嗎?

※淋病治療的10個常見方法

台北拉皮手術後續該如何保養、維持?

益生菌怎麼吃?腸胃醫師公開「腸」保健康5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