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基礎】#解剖篇#子宮內膜的進化與妊娠

昨天的基礎課,給大家呈現了子宮內膜的基礎知識。

子宮是人類孕育胎兒的器官,是我們每個人的第一套房子,一居室的房子,是我們最早居住的地方。

子宮內膜,分兩層,基底層&功能層。

基底層在下,功能層在上。功能層是由基底層長出來的,會周期性變化。你可以理解為,功能層是為即將到來的孩子裝修新家。子宮每個月房子都會為即將到來的孩子裝修一次,如果孩子沒有來,裝修就白乾了,功能層沒用了,就會脫落,脫落了就會來月經。

而更貼切的理解,可以認為子宮內膜其實是胚胎髮育的土壤。每個月都會在子宮上培土、翻土、施肥,每個月培育好土壤,等待播種(着床)。着床的受精卵會長出胎盤,在子宮生根發芽,長成“參天大樹”,大樹有水土保持功能,能抵禦暴雨沖刷。每個月,如果沒有受精卵着床,子宮內膜會經歷一次“暴雨”來襲,沖刷掉子宮內膜的功能層,如”泥石流“一般。

子宮內膜的周期性變化,是有上級指揮控制的,上級就是卵巢。卵巢周期性發育卵泡,排卵,並下髮指令“激素”,使子宮內膜的增生髮育與卵巢的周期性變化協調一致,這是懷孕的生理基礎。

“那麼,子宮內膜,是受精卵着床的基礎,沒有子宮內膜,受精卵就不能着床!”

是這樣的嗎?

從子宮內膜周期性變化的規律來看,貌似確實是這樣的。

有研究表明,子宮內膜損傷,可能造成胚胎髮育不良,可能是妊娠流產的因素之一。

但是,也有一些極端案例!——沒有子宮內膜的環境下,受精卵發育成足月胎兒了!

“腹腔妊娠”——在很多國家都有這種非常罕見的案例報道,腹腔妊娠懷孕到足月剖宮產分娩。

多見於輸卵管妊娠破裂,完整孕囊隨血流種植到腹腔血供特別豐富的部位,繼續發育至足月。華西曾收治過一名繼發性腹腔妊娠的案例。病人妊娠期胎動感很明顯,腹部和清除捫及胎兒肢體。剖宮產術中,發現胎盤附着於腸系膜下動脈附近,輸卵管峽部有一陳舊性破口。術后追溯病史,據病人回憶,孕早期曾發生過一次較為顯著的腹痛。

當然,這是比較極端的情況,人類之所以有和其他哺乳動物不一樣的月經周期,有更“肥沃”的子宮內膜發育,那是因為人類妊娠的發育與維持,需要更肥沃的土壤支持,尤其在着床階段、胚胎早期發育階段。

在物種進化的歷程中,原始的單細胞生物、多細胞生物,他們個體生存本身對營養物質的依賴並不是很高,野蠻的繁殖方式,指數級的繁殖數量,是維繫其種群延續的關鍵。因為他們的個體結構很簡單,與之相應的抵抗力也相對弱,即便是成熟個體的死亡率也非常高,哪怕有一個成熟個體存活下來獲得繁殖機會,在適宜的環境下,都能以極快的速度將種群數量擴充大龐大的程度。

後來又了卵生動物。一些個體較小的卵生動物,基本延續原始物種的種群保留方式。卵裡面包含了足夠幼小個體發育為半成熟幼體的營養物質,破殼之後的發育,則需要靠幼體自力更生,需要適宜的環境,環境中還要有充足的食物。這些個體的卵發育周期很短,這是確保卵抵禦複雜環境變化的重要條件。

一些卵生的大型動物,它們的卵也很巨大,卵裏面有更多的營養物質,卵殼有更強的抵抗力,甚至還需要父母對卵的細心照看,因為它們的卵需要更長的發育周期。

這些動物繁殖都不依賴於子宮內膜,直到哺乳動物出現。

哺乳動物在繁殖史上的顛覆之作在於,環境不再對子代發育有那麼大的影響,因為胚胎是在母體內發育的。

在這個背景下,哺乳動物的卵,不再需要那麼多營養物質,於是過去卵作為胚胎髮育的獨立單位,其結構逐漸減弱了,而與之相對的,胚胎髮育的輔助工具——子宮的結構和功能逐漸增強的。越高等的哺乳動物,其子宮和子宮內膜的結構和功能就越強化、越完善。與此同時,高等哺乳動物的繁殖,也就越來越依賴於子宮和子宮內膜的功能了!

這就是為什麼子宮內膜損傷,可能影響懷孕的原因。雖然並不絕對,因為絕大多數人,即便是反覆做人流、刮宮手術,也並沒有影響她們的生育能力,但是子宮內膜在維持妊娠這件事兒上的重要地位,已經不可取代了。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郭大夫科普時間”,普及科普知識,關愛女性健康,給你不一樣的思維方式!

網站內容來源http://www.xywy.com/

【其他文章推薦】

※何謂牙冠增長術

※擺脫一口黃牙,台中牙齒美白讓你重新展現迷人笑顏

※成人也會感染腸病毒卻不自知孩子有這些症狀快就醫

愛滋檢測 – 提供全套檢查,絕對匿名保障隱私

※想請問桃園中醫診所擅於皮膚問題治療~

※找尋GMP保健食品代工大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