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鬆學會 呼籲早期治療骨鬆、對抗骨折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於109年11月1日舉辦年度學術研討會,會中邀請各國專家以視訊方式分享最新骨質疏鬆治療進展。

脆弱性骨折要先預防!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於109年11月1日舉辦年度學術研討會,會中邀請各國專家以視訊方式分享最新骨質疏鬆治療進展。針對已罹患骨質疏鬆但尚未發生骨折的民眾,呼籲盡早接受風險評估與藥物治療,避免人生中的第一次骨折。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 專家齊聚抗骨折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ISCD國際骨密學會亞太主席、萬芳醫院陳榮邦教授率領秘書長、國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家庭醫學部黃駿豐主任與常務理事、成大家庭醫學部吳至行主任、台大骨科部揚榮森教授、台大蔡克嵩教授、長庚陳榮福主任、彰基慢病康復e院杜思德院長等專家,於會中帶領所有會員提出「骨鬆學會、對抗骨折」的口號,透過撕開印有「脆弱性骨折」的文宣,希望於社交網路上點燃各界對於骨鬆防治的注意與熱情,藉由藥物與生活型態的調整,避免跌倒或姿勢不良等意外,達到全面對抗骨折的積極目標。

這類骨鬆性骨折高風險族群 盡早初級預防

陳榮邦理事長表示,歐美與亞太各國針對尚未發生骨折的骨質疏鬆症病人,甚至是未達骨質疏鬆標準的低骨量病人,只要有高骨折風險疑慮,也同意給予骨鬆藥物治療給付,希望在全球高齡化浪潮下,積極避免骨折。高骨折風險族群是指已確診骨鬆(T值低於-2.5)之停經後婦女,或透過「骨折風險評估工具」(Fracture Risk Assessment Tool, FRAX),預測髖關節骨折風險超過3%、全身骨折發生率超過20%的低骨量患者(T值介於-1~-2.5)。上述高骨折風險族群,除補充鈣、維他命D外,應開始考慮使用藥物治療。

黃駿豐秘書長也呼籲,停經後婦女假使有駝背、身高變矮或背痛的症狀,應儘速到醫院接受骨鬆專科醫師的骨折風險評估,確認骨密度是否快速流失,以及自身是否已落入高骨折風險族群。

專家建言給付骨鬆初級預防用藥 省下骨折照護費用

台灣正邁向超高齡社會,給付骨鬆初級預防用藥,初期可能增加政府財政負擔,但比起骨折後續的照護支出而言「相當划算」,因為長者骨折臥床後,對家庭、社會所耗損的成本,難以估計。希望透過今年骨鬆年會凝聚共識,進一步完備台灣脆弱性骨折的初級預防。

本區內容是由個人維護,若有不當資訊請通知客服協助處理或移除,謝謝。

健康醫療網:

【其他文章推薦】

台中假牙推薦首選全瓷冠,回到自然的咀嚼狀況

※益生菌怕高溫,只能溫水服用不能熱熱喝? 錯!破解益生菌的二大迷思!

※不要當暴牙妹,進行露牙齦矯正,讓你放心開懷大笑!

※水雷射牙齦整形 人生從黑白立馬轉為彩色的愛笑女孩,真實案例分享

※骨盤底肌強化 Emsella G動椅 如同做了極限凱格爾?    

※斷醣飲食┇改變吃法就能瘦!台北中醫減肥

紫錐花栽培過程?

肢體電麻刺痛 認識糖尿病周邊神經痛

根據臺灣過去調查第2型糖尿病的研究,遠端對稱性多發性神經病變盛行率約30%,在糖尿病前期亦有周邊神經病變的風險,可造成肢體末梢電麻刺痛,增加下肢截肢的機率。

糖尿病神經病變(Diabetic Neuropathy)為糖尿病患者常見的慢性併發症之一。根據臺灣過去調查第2型糖尿病的研究,遠端對稱性多發性神經病變盛行率約30%,在糖尿病前期亦有周邊神經病變的風險,可造成肢體末梢電麻刺痛,增加下肢截肢的機率。因此,認識糖尿病神經病變以及學習適當的足部照顧為病友與家屬的重要課題。

哪些人容易發生糖尿病神經病變? 小心這些症狀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神經內科陳柏安主治醫師說,主要危險因子包括:年齡、糖尿病前期、血糖控制不良,糖尿病病程愈久,周邊神經病變機會愈高;此外,抽菸與酗酒亦會加重周邊神經病變的程度。神經病變多從四肢末梢開始,如腳趾與手指,症狀隨著疾病進展會慢慢往上延伸。

早期症狀可能只有極輕微的感覺功能減退,有些甚至沒有症狀。而後手指及腳趾會出現感覺喪失或疼痛,病友可能會抱怨肢體末梢有灼熱感、針刺感、麻、冷、緊、或者像螞蟻在咬的感覺;這種神經痛會在夜闌人靜、天氣太冷或太熱時會更加明顯。這些疼痛會影響生活品質,導致失眠以及影響情緒,若無即時地介入治療,周邊神經病變隨著病程進展可能導致平衡感變差、走路不穩,甚至出現末梢肌肉無力、萎縮…等症狀。

第1型糖尿病人罹病後5年 第2型糖尿病人都要注意

陳柏安表示,現行糖尿病臨床照護指引建議:第1型糖尿病人罹病後5年或第2型糖尿病人於新診斷時,建議開始篩檢周邊神經病變。如果正常,建議每年接受1次周邊神經病變的篩檢。臨床醫師對於周邊神經病變的評估包含詢問神經病變症狀與理學診斷,如跟腱反射、單股纖維壓力之壓覺,及頻率128-Hz音叉測定足趾背部之震動感;亦可利用神經電生理檢查如神經傳導速度檢查(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NCV)、感覺閾值測試(quantitative sensory threshold testing, QST)等等來評估神經病變的嚴重程度及作為追踪的參考。

陳柏安提醒,及早做好保護,預防勝於治療是面對所有疾病千古不變的鐵律。糖尿病病友們應固定地測量血糖並達到良好的血糖控制,做好手足保護避免傷害與刺激,保持足部乾爽且每天檢查足部是否有傷口,此外,戒菸戒酒與規律的運動是經濟實惠的預防策略。定期接受醫師評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避免合併症發生。拒絕電麻刺痛,從健康生活開始。

參考資料:
1.   DAROC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Diabetes Care 2018
2.   Merritt’s Neurology 13rd
3.   Papanas N, Ziegler D. Rev Diabet Stud 2015;12:48-62

健康醫療網:

關鍵字: , , , , ,

【其他文章推薦】

※擺脫一口黃牙,台中牙齒美白讓你重新展現迷人笑顏

※牙科資訊-什麼是水雷射呢?

※不要當暴牙妹,進行露牙齦矯正,讓你放心開懷大笑!

※水雷射牙齦整形 人生從黑白立馬轉為彩色的愛笑女孩,真實案例分享

※性生活不美滿 另一伴老是敏感早洩怎麼辦?    

紫錐菊萃飲這麼多口味?哪一款比較好喝?

※專家解說如何萃取提煉紫錐花原料

肺癌篩檢共識出爐 醫籲高危族群定期LDCT篩檢

衛福部國健署與醫界首度聯手共推LDCT肺癌篩檢手冊,肺癌防治更升級。

肺癌篩檢共識出爐!台灣肺癌儼然已成新國病,加上許多患者確診多晚期,針對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肺癌篩檢(LDCT)的適用對象、規範,醫界過去仍持續討論。對此國健署攜手台灣肺癌學會、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中華民國放射線醫學會和台灣胸腔外科醫學會,共同編撰「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手冊,希望透過手冊使醫療人員於篩檢前後有共同遵循的標準作業程序,使國人享有高品質的肺癌防治服務。

肺癌死亡率長年居冠! 醫:逾六成患者無抽菸習慣!

許多人誤以為吸菸才會得肺癌,不過臺灣大學醫學院教授楊泮池指出,根據研究,吸菸的確會增加肺癌發生風險,台灣吸菸女性得到肺癌風險比不吸菸者高3-4倍,不過根據台灣肺癌患者資料統計,逾6成的肺癌患者沒有抽菸習慣,其中女性更高達9成,可見無吸菸習慣的罹癌患者是現今肺癌防治的最大挑戰。

國健署聯手肺癌學會 推動肺癌篩檢共識

國健署署長王英偉表示,遠離肺癌威脅的護肺4招包括:「戒菸益健康、自我須防護、篩檢慎思量、警訊早就醫」。其中,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是目前唯一具有國際實證可早期發現肺癌的篩檢工具,國健署對此攜手肺癌等學會編寫「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手冊。

根據台灣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共識宣言,需要篩檢的危險族群,包含:

1.年齡介於50-80歲,抽菸史超過30包年,目前仍在抽菸或戒菸時間尚未超過15年的民眾,證據顯示可以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以篩檢肺癌。尤以60-75歲者,最具成本效益。

2.具有肺癌家族史的民眾,建議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作為肺癌篩檢。

3.有肺病史、氡暴露及特定職業暴露(如石綿)的民眾,可以諮詢醫師考慮進行肺癌篩檢。

4.非吸菸,也無上述風險因子的民眾目前沒有證據支持肺癌篩檢。若擔心有罹患肺癌風險,建議諮詢醫師後,再進行肺癌篩檢。

台灣肺癌學會陳育民理事長提醒,如何在癌症轉移之前就找到早期肺癌病人進行治療,是改善肺癌高死亡率最重要的關鍵,也是肺癌防治的主要目標。為改善肺癌高死率的現況,國健署與肺癌學會聯手共同推廣高危險群應定期進行 LDCT 肺癌篩檢,提早發現肺癌病灶,有利醫師進一步治療,降低肺癌患者死亡率。

醫界共推LDCT處置指引 減少過度診斷,降低死亡率!

近年來,早期肺癌比例提升、晚期肺癌下降,本次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肺癌篩檢推動小組召集人台大醫院新竹生醫園區分院余忠仁院長表示,在國人殷殷期盼政府將LDCT納入癌症篩檢的呼聲中,如何界定高風險族群、確認LDCT篩檢的成本效益及其標準作業程序、後續追蹤、處置,成為醫界的當務之急。

余院長說明,此次手冊經過多次與專家討論後編寫出醫療版與民眾版共識手冊,期能成為國家在建立肺癌篩檢政策,和民眾進行 LDCT 肺癌篩檢前後的決策思考之有用的參考依據,能為國人肺癌防治能有所貢獻!

中華民國放射線醫學會理事長暨萬芳醫院影像醫學部主任陳榮邦醫師說,影像醫學部平均每天處理肺部電腦斷層30幾份,每份可能有上百張影像,不過有些患者發現結節後,至另一家醫院可能有不同檢測結果。

陳榮邦醫師說,肺癌篩檢是千頭萬緒的複雜議題,肺癌篩檢在醫界之間應該有共識,民眾與醫界也應有共識,他對國健署推廣肺癌篩檢深感認同,共識對醫師、患者都有很大幫助。

健康醫療網:

關鍵字: , , , , ,

【其他文章推薦】

台中假牙推薦首選全瓷冠,回到自然的咀嚼狀況

※益生菌怕高溫,只能溫水服用不能熱熱喝? 錯!破解益生菌的二大迷思!

※不要當暴牙妹,進行露牙齦矯正,讓你放心開懷大笑!

※水雷射牙齦整形 人生從黑白立馬轉為彩色的愛笑女孩,真實案例分享

※骨盤底肌強化 Emsella G動椅 如同做了極限凱格爾?    

※斷醣飲食┇改變吃法就能瘦!台北中醫減肥

紫錐花栽培過程?

男性不明原因的陰囊疼痛 原因可能有這四種

花蓮慈濟醫院泌尿部張嘉峰醫師表示,陰囊疼痛在泌尿科急診或門診非常普遍,最常見小朋友被踢到陰囊疼痛,但有時不明原因的陰囊疼痛,可能是鼠蹊部疝氣、睪丸副睪丸發炎、精索靜脈曲張、睪丸扭轉四種原因造成的,若有上述陰囊疼痛問題,張嘉峰醫師提醒務必把握黃金時間緊急處理,才能保住器官功能。

陰囊疼痛很常見!花蓮慈濟醫院泌尿部張嘉峰醫師表示,陰囊疼痛在泌尿科急診或門診非常普遍,最常見小朋友被踢到陰囊疼痛,但有時不明原因的陰囊疼痛,可能是鼠蹊部疝氣、睪丸副睪丸發炎、精索靜脈曲張、睪丸扭轉四種原因造成的,若有上述陰囊疼痛問題,張嘉峰醫師提醒務必把握黃金時間緊急處理,才能保住器官功能。

男性的陰囊疼痛  可能原因有四種

1、鼠蹊部疝氣(腹股溝疝氣):

張嘉峰表示,腹股溝疝氣是指身體的筋膜破損導致腹內器官向外突出的病症。鼠蹊部是人體筋膜最脆弱的地方,不論是大人或小孩都可能發生筋膜裂開的情形,當腹內的器官離開原本位置,筋膜容易在運動、搬重物時,因拉扯摩擦造成陰囊或鼠蹊部疼痛,治療上可運用傳統疝氣手術、腹腔鏡疝氣修補術,將腹膜修補回來。

2、睪丸副睪丸發炎:

張嘉峰指出,睪丸是負責儲存精子的地方,當有細菌或病毒感染入侵到陰囊會引起發炎腫痛,其中病毒性發炎可透過自身免疫力得以痊癒,細菌性感染則需要抗生素治療,不論是病毒性、細菌性發炎,醫師說,其疼痛感皆異常明顯,病患可能痛到無法行走,需以輪椅代步,疼痛感也將持續一至兩週才會緩解,醫師提醒如有不舒服者,應及早進行超音波檢查。

3、精索靜脈曲張:

精索靜脈曲張是男性常見的疾病,多見於左側,也可見於雙側或右側,通常先天血管角度構造的異常,導致精索內的靜脈出現迂曲擴張,嚴重可從外觀上看到如蚯蚓狀的突出血管,不僅造成陰囊的悶痛、兩側睪丸萎縮或不育問題,主述有悶悶重重的痛感,與疝氣、睪丸發炎疼痛不同。

張嘉峰提醒,若僅有輕微不適,原則上不需治療,若有反覆發炎的疼痛,或是男性不孕症的問題可透過精索靜脈結紮手術、腹腔鏡予以結紮後,其悶痛感可在一至兩週內消失。

4、 睪丸扭轉:

張嘉峰表示,睪丸扭轉好發於新生兒(<1歲)或青春期成年以前(12-18歲),中年以上不易出現睪丸扭轉,若有一側睪丸扭轉,另一側也會疼痛。治療上多以徒手復位或手術來固定雙側睪丸。值得留意的是,發病的6-8小時是睪丸是治療的黃金期,如果錯過6-8小時黃金治療時間,睪丸功能會受到傷害,尤其超過24小時睪丸發黑,僅存三成左右的功能,呼籲民眾發生睪丸扭轉時,務必把握黃金時間緊急處理,才能保住睪丸功能。

參考資料:

慢性陰囊疼痛-淺談精索靜脈曲張

健康醫療網:

關鍵字: , , , , ,

【其他文章推薦】

※擺脫一口黃牙,台中牙齒美白讓你重新展現迷人笑顏

※牙科資訊-什麼是水雷射呢?

※不要當暴牙妹,進行露牙齦矯正,讓你放心開懷大笑!

※水雷射牙齦整形 人生從黑白立馬轉為彩色的愛笑女孩,真實案例分享

※性生活不美滿 另一伴老是敏感早洩怎麼辦?    

紫錐菊萃飲這麼多口味?哪一款比較好喝?

※專家解說如何萃取提煉紫錐花原料

懷孕容易腰痠背痛 醫師教孕媽咪改善小撇步

媽媽在孕期中,會出現體態上變化、重心轉移,若肌力不夠,就可能使身體產生不適,這時可透過核心訓練、拉筋等運動,減緩下背、恥骨的不舒服及改善抽筋。

為幫助媽媽在懷孕期間減緩腰痠背痛情況,及解決寶寶出生後該如何正確洗澡的問題,花蓮慈濟醫院婦產部邀請婦產部、護兒中心、物理治療師等團隊,教導新手爸媽們如何溫和地幫寶寶沐浴及懷孕期的舒緩運動。物理治療師蔡子涵指出,媽媽在孕期中,會出現體態上變化、重心轉移,若肌力不夠,就可能使身體產生不適,這時可透過核心訓練、拉筋等運動,減緩下背、恥骨的不舒服及改善抽筋。

孕媽咪練習正確呼吸 有助改善胸悶問題

首先,孕媽咪運動前,應學習正確呼吸。物理治療師簡婕解釋,媽媽們可坐在椅子上,雙腳踩穩,腳掌位置超過膝蓋一點,雙手分別放在胸口與腹部,吸氣時胸口、腹部上下左右前後平均起伏,呼氣也要一致,藉由正確呼吸方式,除了有助於改善體態,也能減緩孕期出現胸悶、呼吸喘或胸口緊等情況。

練習「搖屁股」運動 舒緩孕期漏尿問題

另外,媽媽們也可扶著椅子,搭配呼吸緩緩向左右微蹲,練習「搖屁股」,能幫助上提骨盆底肌,增加關節穩定性,且改善漏尿、腰痠等問題,也可與另一半雙人搭肩練習。物理治療師蔡子涵說明,重要是懷孕期間從事任何運動一定要注意補充水分,且穿著合適的衣物,尤其第一孕期的媽咪們還要避免體溫過熱。

幫新生兒洗澡不馬虎 水溫、安全要注意

至於,如何幫新生兒洗澡,除了要注意測試水溫,可利用手腕內側來測溫度,也要以手掌及手臂托住寶寶,不僅讓寶寶有安全感,也較為安全,尤其臍帶照護上一天最少消毒四次,以避免發炎的狀況。婦產部陳萱醫師說明,藉由懷孕期的舒緩運動,可望能幫助孕媽咪們減緩不適,也透過寶寶沐浴的教導,幫助新手爸媽們照顧寶寶們更上手。

健康醫療網:

關鍵字: , , , , ,

【其他文章推薦】

台中假牙推薦首選全瓷冠,回到自然的咀嚼狀況

※益生菌怕高溫,只能溫水服用不能熱熱喝? 錯!破解益生菌的二大迷思!

※不要當暴牙妹,進行露牙齦矯正,讓你放心開懷大笑!

※水雷射牙齦整形 人生從黑白立馬轉為彩色的愛笑女孩,真實案例分享

※骨盤底肌強化 Emsella G動椅 如同做了極限凱格爾?    

※斷醣飲食┇改變吃法就能瘦!台北中醫減肥

紫錐花栽培過程?

傳統開胸心臟手術後能運動嗎? 專業醫師給答案 

歷經傳統開胸的大手術,術後若能盡快動一動,在專業人士的陪同下,進行適當的重量訓練和有氧訓練,皆能大幅改善術後的生活品質。

58歲的陳先生,有高血脂病史。在四年前,因腰椎間盤突出開過脊椎手術,最近運動時,中間休息的間隔越來越短,有時還會跑到喘不過氣,且伴隨著胸悶、心臟被抓住的感覺;直到至心臟內科掛號,經過檢查後,發現心臟上面的三條冠狀動脈,每條都有超過70%以上的狹窄,接受冠狀動脈繞道手術。考慮到陳先生的年紀尚輕,且對運動量的有需求,醫師建議他做傳統開胸手術,避免心臟支架的使用年限約3-5年,日後需反覆進出醫院治療的不便。

傳統開胸術後盡快運動 助大幅改善生活品質

臺中榮民總醫院心臟外科吳詠斯醫師表示,在過去的觀念中,多認為傳統開胸手術後,必定會帶來運動上的不便利,以及復健過程遙遙無期。但現在運動醫學的觀念在進步,人人都該動起來,即使像陳先生這樣歷經傳統開胸的大手術,術後若能盡快動一動,在專業人士的陪同下,進行適當的重量訓練和有氧訓練,皆能大幅改善術後的生活品質。

運動提升肌肉量、體力 降低跌倒骨折風險

相較於年輕患者,原本就有慢性疾病的老人家,更需要動起來。吳詠斯醫師指出,運動不只能提升肌肉量、體力,更能幫助控制血糖、血脂和血壓。適當的運動還能改善老年人的消化功能,減少便秘、腸胃不適、脹氣等問題,甚至在專業人士指導下的重量訓練,也能改善骨質疏鬆,增加骨密度及運動反應能力,降低老人跌倒骨折的風險。

健康醫療網:

關鍵字: , , , , ,

【其他文章推薦】

※擺脫一口黃牙,台中牙齒美白讓你重新展現迷人笑顏

※牙科資訊-什麼是水雷射呢?

※不要當暴牙妹,進行露牙齦矯正,讓你放心開懷大笑!

※水雷射牙齦整形 人生從黑白立馬轉為彩色的愛笑女孩,真實案例分享

※性生活不美滿 另一伴老是敏感早洩怎麼辦?    

紫錐菊萃飲這麼多口味?哪一款比較好喝?

※專家解說如何萃取提煉紫錐花原料

預防血栓黃金48小時 物理性效果更佳

高雄榮民總醫院 骨科部骨病科 楊善為主任說明,手術時間超過45分鐘即增加1分的血栓風險,使用醫療級連續靜脈加壓系統,幫助降低靜脈血栓栓塞的發生。

隨著醫療的進步,許多大大小小的疾病都可以靠著手術的方式治療,治療痊癒性高,讓人容易忽略術後修養,常常因為久臥的緣故,使得血液不易回流,產生血栓而導致靜脈栓塞。靜脈栓塞不但會造成整個肢體腫脹、疼痛,嚴重者血塊隨著血液流動循環至肺部,造成肺栓塞等致命危險,嚴重肺栓塞能在幾分鐘內要人命。

為什麼會產生靜脈血栓?

血液在人體中流動,有些狀況會讓血液停滯、凝結。高雄榮民總醫院骨科部骨病科主任楊善為說,容易形成血栓的3要素包含血液淤積、血管壁損傷和凝血狀態改變。

血液淤積的風險指標包含年紀大於40歲以上、長期臥床、罹患惡性腫瘤、懷孕、肥胖、有中風病史、靜脈曲張及心衰竭病人。血管壁損傷則包含外傷、骨折、手術、靜脈放置導管;凝血狀態改變則包含服用藥物(避孕藥、荷爾蒙)、懷孕及產後、抽菸及血液疾病等,這些狀況都會增加血栓風險。

依照上述危險因子計算血栓風險,對於高風險族群,建議使用醫療級連續靜脈加壓系統,每30分鐘會自動偵測血液回流並間歇式加壓,幫助有效降低靜脈血栓及肺栓塞的發生。術後長時間臥床期間,可再加上使用第二等級醫療級萊卡材質醫用輔助襪,跟一般彈性襪有很大差異。

黃金48小時 物理性預防更降低風險

手術後的病人需要一段時間臥床休息,無法自主活動當然也增加血栓風險。楊善為表示,一般產生血栓機率最高是手術當天,產生血栓的患者有5成在第一天就發生,約有25%發生在術後隔天,2週之後風險就降到1到2%以下,意即接受長時間手術的病人、需要臥床者就建議使用醫療級連續靜脈加壓系統,並直到可如常下床活動,血栓風險才能大幅下降。

楊善為說明,根據台灣健保資料庫,一旦產生血栓,導致肺栓塞,若無即時治療,致死率相當高。2018年歐盟骨科醫學會專刊數據顯示,重症的住院患者及接受手術的住院病人,在沒有預防下,靜脈栓塞的風險從1成到4成都有相關文獻;但如果有預防,可以把機率大幅降低到1.2%至10%。

健康醫療網:

關鍵字: , , , , ,

【其他文章推薦】

台中假牙推薦首選全瓷冠,回到自然的咀嚼狀況

※益生菌怕高溫,只能溫水服用不能熱熱喝? 錯!破解益生菌的二大迷思!

※不要當暴牙妹,進行露牙齦矯正,讓你放心開懷大笑!

※水雷射牙齦整形 人生從黑白立馬轉為彩色的愛笑女孩,真實案例分享

※骨盤底肌強化 Emsella G動椅 如同做了極限凱格爾?    

※斷醣飲食┇改變吃法就能瘦!台北中醫減肥

紫錐花栽培過程?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為全球失明主因 AI有助及早發現眼睛病變徵兆

根據統計,亞洲第二型糖尿病患者中有近3成罹患視網膜病變,另一資料也顯示,糖尿病史達二十年後發生視網膜病變的患者人數更高達八成之多,顯見糖友除了剛確診糖尿病時需進行眼底檢查外,也應安排定期檢查。

糖尿病確診後即使已在控制,還是需要注意視網膜病變的發生!一位不到四十歲的年輕人雖然糖尿病控制得宜,但沒想到在做眼底鏡檢查時,卻發現視網膜已經有出血與滲出物等病變症狀;醫師提醒,視網膜病變可能在糖尿病前期就會發生,當確診糖尿病後,一定要立即進行視網膜檢查,阻止病變持續惡化下去。

血糖控制得宜仍視網膜病變 醫師這樣解釋

偉銘(化名)在不到四十歲之前就被診斷為第二型糖尿病,確診之後也很聽醫生的話積極控制血糖,糖化血色素也都控制在七以下;但令偉銘意外的是,在做眼底鏡檢查時,竟然發現自己的眼底有一些出血的狀況,甚至還有滲出物的產生。

「像視網膜這種小血管、神經的病變,有可能在糖尿病前期就已經在進行當中。」知名診所院長杜柏村說,從糖尿病前期進展成為糖尿病,平均需要五到十年的時間;但在這段時間中高血糖就可能會對大小血管造成影響,才會出現像偉銘這樣的狀況。

杜柏村醫師解釋,視網膜會出現病變最大的原因就是高血糖;高血糖會造成血管硬化阻塞,而我們的視神經需要小血管供給養分;若長時間沒有足夠的血流供給,包括視神經、黃斑部等視網膜組織都有可能會出現病變。

根據統計,亞洲第二型糖尿病患者中有近3成罹患視網膜病變,另一資料也顯示,糖尿病史達二十年後發生視網膜病變的患者人數更高達八成之多,顯見糖友除了剛確診糖尿病時需進行眼底檢查外,也應安排定期檢查。杜柏村醫師指出,許多糖尿病患以為視力問題都是突然出現的,但事實上卻是高血糖長期累積所造成的傷害。

杜柏村醫師認為,病患會沒有感覺主要是因為受傷害的部位,沒有出現在眼睛視野的中央,再加上鮮少有人會隨時追蹤眼睛狀況,對這樣的慢性傷害多半是無感的,直到傷害影響到視力後,才驚覺怎麼視力會出現問題。

圖片

AI人工智慧檢測儀器 助糖友及早發現眼睛病變徵兆

所幸現在有加入糖尿病照護網的糖尿病患,至少都會要求每年都要照一次眼底鏡,而且許多糖尿病專科診所也引進了高科技的眼底鏡儀器,可以利用AI人工智慧協助及時判讀眼底的狀況。

杜柏村醫師解釋,非散瞳性的眼底鏡檢查不須點散瞳劑就可以直接進行,在機器前經由光線照射後就可以照出一張很清楚的眼底照片,儀器會透過內建的AI智慧軟體解析照片,最後做出判讀提供醫師參考。

杜柏村醫師也提醒,通常罹患糖尿病越久、病情控制越差者,是罹患視網膜病變的高危險群;此外,像是三高、腎臟病、抽菸、肥胖等等,都是要注意的危險因子;除了每年固定進行一次眼底檢查外,醫師也會依照病情狀況縮短追蹤頻率,糖尿病患一定要配合檢查;如果服用藥物血糖依舊控制不佳,最好與醫師進一步討論選擇更適合的方式,千萬別因為一時的疏忽,而影響了一輩子的視力健康。

MAT-TW-2001167-1.0/11/2020

健康醫療網:

關鍵字: , , , , ,

【其他文章推薦】

※擺脫一口黃牙,台中牙齒美白讓你重新展現迷人笑顏

※牙科資訊-什麼是水雷射呢?

※不要當暴牙妹,進行露牙齦矯正,讓你放心開懷大笑!

※水雷射牙齦整形 人生從黑白立馬轉為彩色的愛笑女孩,真實案例分享

※性生活不美滿 另一伴老是敏感早洩怎麼辦?    

紫錐菊萃飲這麼多口味?哪一款比較好喝?

※專家解說如何萃取提煉紫錐花原料

口腔內出現5跡象其中一項 小心口腔癌找上門

若發現口內出現「破、斑、硬、突、腫」其中一項症狀,應盡快就醫,及早發現癌前病變,及早治療,才能阻斷癌症發生機會。

長期有喝酒、嚼檳榔、吸菸等習慣者可得多注意,小心埋下口腔癌的危險因子!根據衛生福利部108年死因統計,每年超過三千人死於口腔癌,其中又以中壯年族群為好發者,且和國人平均餘命80.9歲相比,口腔癌患者整整少了20年壽命。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表示,除了拒絕使用檳榔、菸品,定期做好口腔黏膜檢查,及注意口腔黏膜變化,也是預防口腔癌的關鍵。

多重不良習慣者 罹患癌症風險高於一般人

根據國民健康署分析106年的國民健康訪問調查,在17,470位18歲以上民眾中,嚼檳榔者7成有吸菸習慣,6成6長時間有喝酒,檳榔、菸、酒等習慣皆有者近5成。王英偉署長表示,近年研究指出,嚼檳榔者罹患上呼吸消化道癌症風險,較不嚼檳榔者之風險高5倍,若檳榔、菸、酒三者皆有使用習慣,較無使用者罹患上呼吸消化道之風險更高達10.5倍,不可輕忽嚴重性。

男子口腔出現白色斑塊 竟是口腔癌徵兆

臨床一名葉先生,因工作緣故嚼檳榔習慣超過20年,但其實嚼檳榔3至5年期間,只要吃到刺激食物口腔就會反覆出現破皮潰瘍,約10年後還陸續發現口腔內發現白色斑塊,嘴巴張不開等症狀,但因不以為意,以為只要戒除檳榔就會痊癒,沒想到後續臉頰腫起,且口腔出現異味趕緊就醫,確診為口腔癌第四期,所幸靠著意志力熬過艱難的治療與復健期,也讓他正視自己的健康。

拒絕檳榔且定期檢查 遠離口腔癌找上門

根據國民健康署追蹤至106年發生第2個原發癌症之情形,男性癌症病患中,口腔癌患者發生第2個原發癌症之風險是其他非口腔癌症患者的1.9倍,其發生之第二個癌症比率為21%;國民健康署提醒,除了拒絕檳榔,定期檢查,若發現口內出現「破、斑、硬、突、腫」其中一項症狀,應盡快就醫,及早發現癌前病變,及早治療,才能阻斷癌症發生機會。

健康醫療網:

關鍵字: , , , , ,

【其他文章推薦】

台中假牙推薦首選全瓷冠,回到自然的咀嚼狀況

※益生菌怕高溫,只能溫水服用不能熱熱喝? 錯!破解益生菌的二大迷思!

※不要當暴牙妹,進行露牙齦矯正,讓你放心開懷大笑!

※水雷射牙齦整形 人生從黑白立馬轉為彩色的愛笑女孩,真實案例分享

※骨盤底肌強化 Emsella G動椅 如同做了極限凱格爾?    

※斷醣飲食┇改變吃法就能瘦!台北中醫減肥

紫錐花栽培過程?

40歲後眼睛疲勞、模糊? 快到眼科檢查是不是要配老花眼鏡了

老花眼是指水晶體隨年齡逐漸硬化、失去彈性,漸漸喪失調節功能,使得看近不清楚,造成閱讀困難,眼睛也容易疲勞、痠澀,通常在40歲前後便會出現症狀。

一名43歲李女士,年輕時有遠視不必戴眼鏡,讓友人相當羨慕,但當年過40歲,卻發現滑手機時螢幕常會「糊糊的」,經醫師告知為老花眼所致,她擔心被嫌「老人味」,堅持不配老花眼鏡,直到出現視力模糊、頭痛、噁心想吐等症狀,才甘願配鏡輔助視力,所幸旁人都肯定「戴眼鏡也很美」,才讓她逐漸釋懷。

水晶體隨年齡調節力變差 易產生老花眼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龔偉勛表示,門診不乏如李女士的患者,因為年輕時有遠視,不曾戴過眼鏡,看近時也能用睫狀肌調節力控制,但隨著年紀增長,老花開始出現,當睫狀肌調節力變差時,看近就會變得不舒服,過一段時間連看遠的視力也變差,只是患者心態上還無法接受需配戴眼鏡輔助視力,往往等到老花眼嚴重影響生活,才願意配合治療。

龔偉勛醫師補充,老花眼是指水晶體隨年齡逐漸硬化、失去彈性,漸漸喪失調節功能,使得看近不清楚,造成閱讀困難,眼睛也容易疲勞、痠澀,通常在40歲前後便會出現症狀。

配戴老花眼鏡為常見矯正方式 症狀輕則閱讀配戴即可

龔偉勛醫師進一步指出,目前矯正老花眼最普遍的方式為配戴老花眼鏡,雖然戴老花眼鏡並不能阻止退化進行,藉由鏡片提供調節,能讓原本過勞的睫狀肌獲得休息,使眼睛看近的東西變得舒適;症狀輕者通常於閱讀時配戴,症狀嚴重者則需要依據不同距離配戴不同度數的眼鏡。

有任何眼睛問題 尋求醫師協助才是護眼之道

龔偉勛醫師提醒,民眾千萬別不服老,也不必擔心坊間傳言「老花眼鏡會愈戴愈深」,其實老花眼的度數無論是否有戴老花眼鏡,度數本來就會逐漸增加;此外,有些民眾自覺眼壓高、眼睛脹痛,誤認為青光眼所致,其實經檢查不少是因為老花眼造成。

健康醫療網:

關鍵字: , , , , ,

【其他文章推薦】

※擺脫一口黃牙,台中牙齒美白讓你重新展現迷人笑顏

※牙科資訊-什麼是水雷射呢?

※不要當暴牙妹,進行露牙齦矯正,讓你放心開懷大笑!

※水雷射牙齦整形 人生從黑白立馬轉為彩色的愛笑女孩,真實案例分享

※性生活不美滿 另一伴老是敏感早洩怎麼辦?    

紫錐菊萃飲這麼多口味?哪一款比較好喝?

※專家解說如何萃取提煉紫錐花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