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為何稱“國老”

甘草是中醫臨床最常應用的藥品之一。甘草性平,味甘,歸十二經,是一種補益中草藥。生甘草能清熱解毒,潤肺止咳,調和諸藥性;炙甘草能補脾益氣。

南朝醫學家陶弘景將甘草尊為“國老”,並言:“此草最為眾葯之王,經方少有不用者,犹如香中有沉香也。”“國老”,即帝師之稱。把甘草推崇為葯之帝師,其原因正如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所釋:“諸葯中甘草為君,治七十二種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草木毒,調和眾葯有功,故有‘國老’之號。”

甘草作用諸多。用於氣喘咳嗽,可單用,亦可配伍其他藥物應用。如治濕痰咳嗽的二陳湯,治寒痰咳喘的苓甘五味姜辛湯,治燥痰咳嗽的桑杏湯,治熱毒而致肺癰咳唾腥臭膿痰的桔梗湯,治咳唾涎沫的甘草乾薑湯等。另外,風熱咳嗽、風寒咳嗽、熱痰咳嗽亦常配伍應用。

甘草天生性甘平,藥性和緩,與寒熱補瀉各類藥物通用,能緩和烈性或減輕毒副作用,有調和百葯之功。縱觀抗疫藥方劑,多用清解祛濕之品,藥性稍顯峻猛,甘草調和諸葯是抗疫方劑中頻繁上鏡的原因之一。甘草本身亦有潤肺止咳、祛痰生津之功,清熱瀉火解毒之效,可用於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癰腫瘡毒等。能緩解疫情中多發癥狀也是其在抗疫方中受重視的又一原因。

現代藥理學發現,甘草有抗炎和抗變態反應的功效,因此在西醫臨床上主要作為緩和劑,緩解咳嗽,祛痰,治療咽痛喉炎。甘草可提取甘草甜素,還可提取甘草甙或甘草次酸,這些成分有去氧皮質酮類作用,對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症有良好功效。甘草製劑還能促進胃部黏液形成和分泌,延長上皮細胞壽命,有抗炎活性。甘草的解毒功能,主要是甘草酸分解的葡萄糖醛酸與毒素髮生反應的結果。

實驗證明,甘草及各種製劑能消除或降低氯化銨、組織胺、水合氯醛、苯砷、升汞的毒性;對河豚毒、蛇毒、白喉毒素、破傷風毒素也有一定的解毒作用。甘草經水解后可釋出葡萄糖醛酸與含有羥基或羧基的毒物結合解毒。此外,甘草甜素對毒物有吸附作用,其解毒作用與吸附率成正比關係。與藥用炭一樣,在胃內吸附毒物,減少毒物吸收而起到解毒。甘草醇提取物及甘草次酸在體外對金葡菌、結核桿菌、大腸桿菌、阿米巴原蟲及滴蟲均有抑製作用。甘草次酸在試管內能增強小檗鹼抑制金葡菌的作用。甘草製劑對多種皮膚炎症及皮膚過敏性疾患均有一定療效,如接觸性皮炎、過敏性皮炎、濕疹、皮炎皮疹等。用於眼科治療皰疹性結膜炎、鞏膜炎、急性虹膜睫狀體炎等亦取得較好療效。對治療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有一定效果。此外,甘草還具有抗潰瘍、抗炎症、降血脂以及鎮痛、解痙等功效。

新冠病毒本身不會直接導致組織器官損傷,但病毒在繁殖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炎症因子和氧自由基,損傷靶向器官比如肺部,導致呼吸衰竭。科研人員及臨床醫生迫切想尋找一個物質,既能夠抗炎症風暴,又不抑制免疫,最後找到了甘草酸,也為緩解此次疫情癥狀作出了貢獻。(作者系北京朝陽中醫醫院副主任醫師王紅蕊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再生能源資訊網http://health.people.com.cn/,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
【其他文章推薦】

※退化性關節炎施打玻尿酸真的有用嗎?你所不知道的神奇功效!

※醫美整型權威,雙眼皮推薦指定操刀醫師

微晶瓷與晶亮瓷有何分別?名醫帶你來認識熱門的微整填充物

※想要肌膚細緻年輕,Thermage FLX、音波拉皮哪種效果好?

※植髮真的可以一勞永逸?雄性禿植髮前必須知道的五大關鍵! 

※搶救「失守的髮際線」把握黃金治療期,植髮讓你恢復自信,重新贏回你的人生!!

中醫防疫有良方

中醫藥在抗擊新冠肺炎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此次抗疫實踐中總結出的“三葯三方”,積累了寶貴的抗疫經驗。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王琦提出了中醫藥預防扶正氣、避邪氣的方法,是中醫日常防疫可吸取的經驗。

扶正祛邪是中醫防治傳染性疾病的重要指導思想。《黃帝內經》指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這裏的“邪”即中醫講的外在致病因素,相當於現代醫學中的細菌、病毒等外界致病因素。中醫認為“氣”在人體內具有很多功能,既可以護衛肌表、抵禦外邪,也可以與入侵的邪氣抗爭、驅邪外出。故而可以將“氣”抵禦外邪的作用與現代醫學中的免疫力相對應。中醫在扶正氣以提高自身防病能力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方法,外用如芳香療法、穴位按摩保健、八段錦等導引操;內用如葯膳、代茶飲等。

香囊屬於中醫傳統的芳香療法、衣冠療法。《山海經》中就曾記載佩戴薰草防疫:“薰草, 麻恭弘=叶 恭弘而方莖, 赤華而黑實, 臭如蘼蕪, 佩之可以已癘。”周代已有佩戴香囊、沐浴蘭湯的習俗。到了漢代,名醫華佗就曾用麝香、丁香、百部等藥物製成香囊,懸挂在居室內,用來預防肺部疾病,體現了中醫“治未病”的思想和“內病外治”理論。利用芳香藥物通經走絡、開穹透骨的作用,通過口鼻吸入和皮膚、經絡穴位吸收,疏通臟腑經絡體系、調節氣機,使氣血流暢、臟腑安和,增強人體免疫能力,達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的功效。

“肺開竅於鼻”,鼻是人體的重要門戶,“溫邪上受,首先犯肺”,疫氣傳播流行的主要途徑是通過呼吸道傳播,所以,守住鼻竅這一關是疫病防治的關鍵。辟瘟香囊一般採用芳香、燥濕之品。唐朝藥王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就多用細辛、乾薑、蜀椒等。推薦一份辟瘟香囊方:公丁香、蒼朮、細辛、藿香、艾恭弘=叶 恭弘各等份,磨碎入布囊,隨身佩戴。方中公丁香溫辛,溫胃散寒,驅蟲殺菌;蒼朮燥濕健脾,祛風散寒;細辛宣通肺竅;藿香芳香化濁,和中止嘔;艾恭弘=叶 恭弘散寒祛濕,諸葯合用增強芳香辟疫之功能。

除了香囊,涼茶療法也是一大助力。涼茶是粵港澳地區傳統的民間養生防病飲品,常用復方或單味土產草藥煎熬而成。多採用藥性寒涼和消解內熱的中草藥,消除夏季暑氣或冬日乾燥引起的喉嚨疼痛等疾患。在古代衛生條件下,南粵高溫多濕的環境,易產生傳染性疾病,而涼茶是南粵民眾在長期防疫保健的過程中智慧及經驗的產物,既體現了中醫養生理論的指導,又具有日常防病養生的簡便性,是融合中醫和葯膳理念的功效飲品。2006年5月20日,涼茶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中藥湯劑法。在疫情防控中,根據疫情風險的不同,調整預防湯劑的配方,從早期的祛濕辟邪轉到以扶正為主,以便更適合大眾調理體質、提高免疫力和日常服用。

提及補氣扶正的中藥材、中藥方,一味不得不提的葯是五指毛桃。五指毛桃又名南芪、五爪龍,味甘,性平,補脾益氣化濕,兼能平喘化痰止咳。國醫大師鄧鐵濤教授在臨床上非常重視五指毛桃的使用,“具有益氣不傷陰、補而不燥、葯食同源等特點,是補益之佳品”。其特性與北芪(黃芪)相比,性味更溫和,能避免北芪量大易燥的情況,更適合日常調理使用。

不論是香囊還是涼茶,都是中醫“治未病”預防原則的體現,是中醫簡便效廉的防病手段。通過中醫防控技術的推廣應用,把芳香療法、中醫外治法、涼茶療法等進行合理搭配組合,可以形成防疫的組合拳,利用中醫藥簡便效廉的優勢,提高民眾的免疫力。

(作者系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再生能源資訊網http://health.people.com.cn/,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

【其他文章推薦】

※有一種毀容的方式,叫做「露齦笑

※ 想減肥天母有推薦的診所嗎?

※提升免疫力你可以這樣吃!

※過敏一定得吃藥嗎?我想做過敏檢測要去哪裡檢查?

陰莖增大-自我訓練免費不花錢方法

台中隱適美矯正前後心得分享

艾蒿――“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艾是純陽之草,能驅逐寒氣,又名冰台、香艾、蘄艾、艾蒿、灸草�p醫草�p黃草、艾絨,為菊科蒿屬植物,具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調經安胎的作用,是止血的要葯之一,為中醫婦科常用藥物。

關於艾草最早的記載,是其作為引取“天火”的媒介。我國有關物理、化學方面的重要文獻《淮南萬畢術》中記錄了關於冰透鏡取火的內容,“削冰令圓,舉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則火生。”這可能也是艾別名“冰台”的由來。

艾蒿具廣泛生物活性

現代醫學研究證明,艾蒿具有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過敏性皮膚病、慢性肝炎、三叉神經痛、關節炎的功效,還可以軟化血管,抑制痢疾桿菌、傷寒桿菌等病原菌的生長。艾蒿中的黃酮類化合物具有很強的抗氧化性,能夠起到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和抑菌等作用,有很好的開發利用價值。

北京中醫醫院中藥師崔一然表示,艾有生熟之分。生艾為艾恭弘=叶 恭弘采來自然陰乾;熟艾則是經過反覆揉、搗,做成艾絨,亦或是用醋炒黑,甚至炒成炭,也叫熟艾。艾草作為醫用,入葯多用生艾,灸多用熟艾,又稱陳艾,一般保存一年以上的艾恭弘=叶 恭弘謂之陳艾。

《孟子 離婁》雲:“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可見春秋時期,艾草的療效就已被認可,“三年之艾”更是對艾草使用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艾為一年生草本植物,三年之艾,並非生長三年的艾,也不是陳放三年的艾絨,而是採摘后儲存了三年之久的艾恭弘=叶 恭弘。

掛艾人,食艾草

我國端午掛艾的歷史悠久,南北朝時出現了在門口掛艾人禳毒的風俗。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記載:“以艾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帖以艾恭弘=叶 恭弘,內人爭相戴之。”在宋代的民俗中,端午掛天師符,且以艾草、大蒜諸物縛成騎虎天師像,用以驅邪辟毒。《荊楚歲時記》記載:“五月五日……采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由此可見,除采艾恭弘=叶 恭弘紮成人形外,也將艾恭弘=叶 恭弘紮成虎形給婦女和孩子佩戴來避邪驅瘴。因為艾恭弘=叶 恭弘具有濃烈的香氣,可以讓人神清氣爽,少生疾病。

“食艾”即以艾草為食。中國人講究“民以食為天”,神農嘗百草是中國傳統飲食文化和醫藥文化的肇始,中醫“葯食同源”理論追溯於此。我國古人早在3000多年前就以鮮艾入膳,陳艾入葯,形成了獨特的中國艾草飲食文化。

艾草既可內服也可外用,最新的中國葯食同源品類已經把艾草納入87個種類之一。艾草飲食主要包括飲用和食用兩個方面。一方面,艾草飲用包括艾草茶、艾草汁和艾草酒。《本草綱目》、《名醫別錄》和《藥性論》中均有艾草茶的記載,艾草茶主要以艾恭弘=叶 恭弘泡成,也可以是艾恭弘=叶 恭弘與其它材料混和泡製。艾草茶加工步驟主要有粗揉、蒸煮、中揉、乾燥四個環節。艾草茶可分為艾草豆汁茶、紅花艾草茶和當歸艾恭弘=叶 恭弘茶等。艾草茶不僅可以治療疲勞與空調病、月巴胖與高血壓、保腸胃護肝臟等類型的現代文明病,而且還可以治療婦科疾病、治療心臟病和神經痛。

唐《食療本草》中記錄:“春月采嫩艾作菜食,或和面作如彈子”,時至今日在我國江南地區仍保留有清明節吃艾草青團的習俗。

“透諸經而治百病”――艾灸

中醫認為,艾灸可以“透諸經而治百病”,有通經活絡、行氣活血、祛除寒濕、回陽救逆、防病保健等功效。《本草綱目》言:“凡用艾恭弘=叶 恭弘,須用陳久者,治令細軟,謂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則易傷人肌脈。”陳艾灸火“溫而不燥,潤能通經”,新艾施灸,火烈有灼痛感。但也並非越陳越好,保存3-5年的艾草最適宜艾灸,既祛除了燥氣,又保存了藥性。東晉 葛洪《肘後備急方》載“以艾灸病人四床角,各一壯,令不相染”,是以艾恭弘=叶 恭弘煙熏消毒預防瘟疫傳染病。

艾草並非艾灸的原始材料,人們通過反覆實踐與比較后發現,艾草因其取材方便、操作簡單、效果顯著而成為灸的主要用料。艾灸歷史非常悠久,早在三國時期曹翕就撰寫了歷史上首部灸法專著《曹氏灸方》,魏晉南北朝是灸法的快速發展階段,尤其是兩晉時期的灸法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出現了一批灸法大家及代表性著作。

歷史上利用艾灸成功治病不僅歷史悠久,而且舉不勝舉。東漢時期,華佗擅長用灸法給患者治療疾病,他一般選用一兩個穴位,每個穴位灸七八個艾炷,病便能痊癒。艾灸有特殊療效。例如人體體表或體內生長出的腫瘤、贅疣,如果採用艾灸來治療,往往能夠立即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相傳東晉葛洪妻子鮑姑,更是擅長用灸法,她是我國歷史上一位了不起女灸療專家。《鮑姑祠記》記述:“鮑姑用越崗天然之艾,以灸人身贅疣,一灼即消除無有,歷年久而所惠多。”明代李梃《醫學入門》言:“葯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說明灸法可以起到針、葯有時不能起到的作用。(王蹊)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再生能源資訊網http://health.people.com.cn/,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

【其他文章推薦】

※想知道更多微晶瓷注射建議與經驗分享嗎?

※改善臉部鬆弛,FLX鳳凰電波拉皮,讓您成為凍齡美魔女

※因為價格還在觀望嗎?別擔心!植髮價錢一覽表,讓你貨比三家不吃虧!

植髮是什麼?恢復期快嗎?

極線音波拉提,桃園音波拉皮揮別沙皮臉 ! 還你緊實蘋果肌!

※觸感再升級,水滴隆乳術後照片大公開

故事里的中藥:艾蒿――“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艾是純陽之草,能驅逐寒氣,又名冰台、香艾、蘄艾、艾蒿、灸草�p醫草�p黃草、艾絨,為菊科蒿屬植物,具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調經安胎的作用,是止血的要葯之一,為中醫婦科常用藥物。

關於艾草最早的記載,是其作為引取“天火”的媒介。我國有關物理、化學方面的重要文獻《淮南萬畢術》中記錄了關於冰透鏡取火的內容,“削冰令圓,舉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則火生。”這可能也是艾別名“冰台”的由來。

艾蒿具廣泛生物活性

現代醫學研究證明,艾蒿具有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過敏性皮膚病、慢性肝炎、三叉神經痛、關節炎的功效,還可以軟化血管,抑制痢疾桿菌、傷寒桿菌等病原菌的生長。艾蒿中的黃酮類化合物具有很強的抗氧化性,能夠起到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和抑菌等作用,有很好的開發利用價值。

北京中醫醫院中藥師崔一然表示,艾有生熟之分。生艾為艾恭弘=叶 恭弘采來自然陰乾;熟艾則是經過反覆揉、搗,做成艾絨,亦或是用醋炒黑,甚至炒成炭,也叫熟艾。艾草作為醫用,入葯多用生艾,灸多用熟艾,又稱陳艾,一般保存一年以上的艾恭弘=叶 恭弘謂之陳艾。

《孟子 離婁》雲:“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可見春秋時期,艾草的療效就已被認可,“三年之艾”更是對艾草使用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艾為一年生草本植物,三年之艾,並非生長三年的艾,也不是陳放三年的艾絨,而是採摘后儲存了三年之久的艾恭弘=叶 恭弘。

掛艾人,食艾草

我國端午掛艾的歷史悠久,南北朝時出現了在門口掛艾人禳毒的風俗。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記載:“以艾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帖以艾恭弘=叶 恭弘,內人爭相戴之。”在宋代的民俗中,端午掛天師符,且以艾草、大蒜諸物縛成騎虎天師像,用以驅邪辟毒。《荊楚歲時記》記載:“五月五日……采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由此可見,除采艾恭弘=叶 恭弘紮成人形外,也將艾恭弘=叶 恭弘紮成虎形給婦女和孩子佩戴來避邪驅瘴。因為艾恭弘=叶 恭弘具有濃烈的香氣,可以讓人神清氣爽,少生疾病。

“食艾”即以艾草為食。中國人講究“民以食為天”,神農嘗百草是中國傳統飲食文化和醫藥文化的肇始,中醫“葯食同源”理論追溯於此。我國古人早在3000多年前就以鮮艾入膳,陳艾入葯,形成了獨特的中國艾草飲食文化。

艾草既可內服也可外用,最新的中國葯食同源品類已經把艾草納入87個種類之一。艾草飲食主要包括飲用和食用兩個方面。一方面,艾草飲用包括艾草茶、艾草汁和艾草酒。《本草綱目》、《名醫別錄》和《藥性論》中均有艾草茶的記載,艾草茶主要以艾恭弘=叶 恭弘泡成,也可以是艾恭弘=叶 恭弘與其它材料混和泡製。艾草茶加工步驟主要有粗揉、蒸煮、中揉、乾燥四個環節。艾草茶可分為艾草豆汁茶、紅花艾草茶和當歸艾恭弘=叶 恭弘茶等。艾草茶不僅可以治療疲勞與空調病、月巴胖與高血壓、保腸胃護肝臟等類型的現代文明病,而且還可以治療婦科疾病、治療心臟病和神經痛。

唐《食療本草》中記錄:“春月采嫩艾作菜食,或和面作如彈子”,時至今日在我國江南地區仍保留有清明節吃艾草青團的習俗。

“透諸經而治百病”――艾灸

中醫認為,艾灸可以“透諸經而治百病”,有通經活絡、行氣活血、祛除寒濕、回陽救逆、防病保健等功效。《本草綱目》言:“凡用艾恭弘=叶 恭弘,須用陳久者,治令細軟,謂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則易傷人肌脈。”陳艾灸火“溫而不燥,潤能通經”,新艾施灸,火烈有灼痛感。但也並非越陳越好,保存3-5年的艾草最適宜艾灸,既祛除了燥氣,又保存了藥性。東晉 葛洪《肘後備急方》載“以艾灸病人四床角,各一壯,令不相染”,是以艾恭弘=叶 恭弘煙熏消毒預防瘟疫傳染病。

艾草並非艾灸的原始材料,人們通過反覆實踐與比較后發現,艾草因其取材方便、操作簡單、效果顯著而成為灸的主要用料。艾灸歷史非常悠久,早在三國時期曹翕就撰寫了歷史上首部灸法專著《曹氏灸方》,魏晉南北朝是灸法的快速發展階段,尤其是兩晉時期的灸法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出現了一批灸法大家及代表性著作。

歷史上利用艾灸成功治病不僅歷史悠久,而且舉不勝舉。東漢時期,華佗擅長用灸法給患者治療疾病,他一般選用一兩個穴位,每個穴位灸七八個艾炷,病便能痊癒。艾灸有特殊療效。例如人體體表或體內生長出的腫瘤、贅疣,如果採用艾灸來治療,往往能夠立即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相傳東晉葛洪妻子鮑姑,更是擅長用灸法,她是我國歷史上一位了不起女灸療專家。《鮑姑祠記》記述:“鮑姑用越崗天然之艾,以灸人身贅疣,一灼即消除無有,歷年久而所惠多。”明代李梃《醫學入門》言:“葯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說明灸法可以起到針、葯有時不能起到的作用。(王蹊)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再生能源資訊網http://health.people.com.cn/,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

【其他文章推薦】

※給人完美的第一印象,就是要和露牙齦 Say bye bye

牙冠增長術治療費用  

※ 人家說的減肥天龍國這是在哪裡

※如何做愛滋篩檢?  

※六種按摩男性陰莖增長的方法

※紫錐菊為何是總咖啡酸衍生物的重要指標?

藥品不良反應中藥佔比連續5年下降

四院士:以證據回應質疑 儘快重啟上市后再評價

在此次疫情防控救治中,中醫藥發揮了獨特價值與重要作用,進一步證明了中醫藥的有效性。而不久前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的2019年度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則進一步證明了中藥的安全性。該報告显示,在臨床發生的不良反應中,按照懷疑藥品類別統計,化學藥品佔84.9%、中藥佔12.7%、生物製品佔1.6%,無法分類佔0.8%。其中,不良反應藥品中的中藥佔比已從2015年的17.3%、2016年的16.9%、2017年的16.1%、2018年的14.6%,下降到2019年的12.7%,連續第五年呈下降態勢。

《經濟參考報》記者就此採訪了四位中醫藥院士,包括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黃璐琦,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廣安門醫院主任醫師、中國科學院院士仝小林,國醫大師、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王琦。

這些院士均表示,中藥不良反應率連續五年下降,是中藥安全性、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取得新成效的證明,是中醫藥界、政府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的結果。相關專家呼籲,儘快重啟、支持鼓勵中藥企業積极參加中藥上市后再評價工作,同時积極推進符合中醫藥自身特色的藥品評價標準體系建設。

黃璐琦:傳承創新 以證據回應質疑

黃璐琦院士表示,藥品不良反應,是指合格藥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用於預防、診斷、治療疾病或調節生理機能時出現的與用藥目的無關的有害反應。不良反應是藥品固有屬性,所有藥品都可能發生不良反應。中藥是葯,也不例外。對於一个中藥品種而言,盡可能詳盡地發現其不良反應,才能更好地把握其安全性,在臨床上才能知道應該如何使用、在什麼情況下避免使用,才能夠更好地發揮其療效,這是中藥品種健康發展的基石。

黃璐琦表示,近年來,中藥安全性提升明顯,中藥不良反應率整體下降。在總體報告數量上升的前提下,中藥從2013年起,連續3年佔比17.30%,之後一路調頭向下,到2019年降至12.7%。而應注意的是,2013年到2017年,中藥行業產值迅猛增長,臨床用藥佔比不斷擴大,雖然2017年之後增幅有所回落,但整體不良反應佔比一直在下降。可見,這一趨勢是真實的。

而對於不良率降低的原因,黃璐琦認為是中藥行業多年來持續開展安全性評價與研究、注重中藥安全性風險防控的結果。他表示,在國家葯監局科學監督下,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大力推動下,學術界和醫療機構积極開展臨床藥品的合理使用的培訓;企業對藥品質量嚴格把關,提升質量標準;國人對中藥安全性的理解和認識也在不斷提高。

同時,中藥行業大量投入、持續加強基礎和臨床研究更是安全性提升的關鍵。“中藥產業鏈很長,相比於化葯,需要控制風險的環節更多,中藥行業近年來從資源、製劑、質量標準、運輸存貯到臨床用藥都開展了大量研究,中藥製藥裝備的升級改造也開展得較好,不少製藥企業都實現了生產線的全自動化和智能化。”黃璐琦說。

以中藥注射劑為例,根據2016年相關報告显示,在中藥給葯途徑分佈中,注射給葯佔比高達53.8%,但到了2019年,中藥不良反應/事件報告按照給葯途徑分佈,注射給葯佔比已降至45.5%。

對此,黃璐琦表示,中藥注射劑給葯佔比從2014年開始下降,到目前已持續6年。中藥注射劑是中藥行業充分利用現代製藥技術,提升製劑水平,擴展給葯途徑的有益探索,有效地提高了中醫藥應對急、危、重症的水平。如在武漢開展新冠肺炎救治過程中,就使用了喜炎平、血必凈、參麥、痰熱清等注射液。

目前社會中仍有一些人對中醫藥抱有否定態度,對此,黃璐琦認為,毋庸諱言,中藥總體來說研究基礎較薄弱,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有效性循證證據較少,中藥行業也已意識到這一問題。開展中藥的循證評價,產出高級別、高質量的循證證據,以證據回應質疑,是中藥創新發展的必然選擇。為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中提出的“加快中醫藥循證醫學中心建設”,2019年,受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委託,中國中醫科學院成立了中國中醫藥循證醫學中心,就是要藉助中國中醫科學院的專家優勢,聯合國內各大科研機構,為中醫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供循證醫學的依據。可喜的是,目前已有一批高級別、高質量的中藥有效性循證證據,已經證明了中藥在重大疾病、常見病、疑難雜症的防治上是有顯著療效的。比如,在預防和治療心腦血管病、感染性疾病、內分泌疾病等方面,在治療惡性腫瘤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延長中位生存期、防止惡性腫瘤複發轉移等方面,中藥是有優勢的。

“藥品的安全性研究沒有終點,永遠在路上,中藥行業仍需加大研究力度,建立不良反應常態化研究和監測機制,不斷提高中藥的安全性,為中醫藥行業健康發展、百姓用藥安全而努力。”黃璐琦說。

仝小林:鼓勵中成藥上市后再評價

仝小林院士表示,中醫藥發展過程中,要有效利用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相關結果,及時發現問題並做出調整,以進一步提高中醫藥療效和安全性。他強調,使用中藥過程中,最重要的是掌握好適應證與使用時機。如果適應證用不對,就算是好葯也可能會出現不良的毒副反應;有時適應證雖然掌握好了,但如果應用時間不對,如應用時間過長,也會導致有些累積性的不良反應出現。

“中藥講究配伍,不同中藥配合使用以及中藥和西藥並用時的相互作用,還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了解。”仝小林表示。他舉例說,有一些疾病單純中藥治療可以解決問題,但同時合併多種慢性複雜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病症,常常存在西藥、中藥同時服用,這時就需要注意中西藥之間相互作用問題,監測藥物的不良反應能夠提高臨床用藥的安全性。

同時,中醫要治病,不是要把藥用盡才能徹底治好,而是強調“大毒治病,十去其五”。在治療後期就可以逐步減少用藥量,這其中有很多講究。對藥物的應用進行全程監測,也有助於體現中藥用藥的這些原則,有利於提高療效。

“另外,古代中藥劑型較少,主要是以丸散膏丹為主,現代中藥劑型則比較多,這是與古代中藥不同的地方。不良反應監測本身是對病人負責,也是對中醫藥發展負責。”仝小林說。此外,對於一些特殊體質的患者人群,通過監測不良反應進行及時提示,然後匯總反饋,也可以減少特殊人群的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

對於部分中藥產生不良反應的問題,仝小林認為,這些藥品中有一些是早期上市的藥品,當時對藥物的配方配伍、劑量、不良反應評價不夠全面,還需要進一步梳理。

另外,仝小林認為,除中醫師以外,部分西醫醫師在臨床中也會應用到中成藥,對於這部分醫師進行培訓也非常重要。掌握好適應證,才能用對藥物,減少不良反應發生。“例如中藥中的補益劑,需要對照適應證,否則人蔘同樣也可能成為‘毒藥’。”仝小林舉例說。

仝小林介紹,從中西藥兩者來說,西藥的針對性較強,相對靶點集中,不僅療效明確,可能產生的不良反應也相對較明確。中醫藥治病更強調從整體出發,中藥本身因為成分複雜、靶點較多,不僅療效評判複雜,可能產生的不良反應也難以確定。“要注意的是,中藥、西藥有效性的評價標準不盡相同。以老年病為例,一個補腎的中藥可能會涉及泌尿系統和生殖系統,可能一種中藥會對多個系統同時起到作用,例如會對抗衰老、提高免疫功能、改善內分泌環境都起到一些积極作用,所以說這是一個相對比較綜合的作用。而對於西藥而言,其有效性評價標準相對比較單一。因此,不能把中藥、西藥的評價標準簡單等同起來,應建立符合中醫藥自身發展規律和特色的藥品評價體系。”

仝小林建議,應鼓勵中藥企業在產品上市后积極進行再評價。通過循證醫學依據對中成藥準確評價評估,有助於相關藥品進入醫療指南。這將對企業生產、銷售定位有明顯指導意義,對於醫生用藥也會有指導意義。他建議,國家應統籌安排,儘快落實政策,鼓勵中藥企業積极參加藥品上市后再評價工作。

張伯禮:應客觀正確評價中藥注射劑

張伯禮院士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此次抗疫中,以血必凈注射劑為代表的一系列中藥注射劑得到了廣大中醫和西醫呼吸和重症專家的認可及推薦,也取得了有說服力的循證證據。近日國家葯監局發布2019年度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更讓人們對中藥注射劑安全性有了更多的正面認識。

值得一提的是,國家葯監局的這份報告指出,在所有注射劑報告中,中藥注射劑僅佔9.1%。

張伯禮表示,中藥不良反應佔比連續五年下降,是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取得新成效的證明,是中醫藥界、政府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的結果。他進一步呼籲,醫學界及社會各界客觀正確評價中藥注射劑,為中醫藥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創造更好的條件。

張伯禮表示,近年來,受中成藥“限方”、修訂說明書、醫保支付限定範圍、重點監控等政策影響,中藥注射劑頻頻受挫,臨床應用大受影響。同時有些人士、媒體誇大中藥注射劑質量安全等問題,使人們對中藥注射劑產生了很大誤解。但自新冠疫情發生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多次強調堅持中西醫結合治療,國家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迄今已發布至第七版,多个中成藥獲推薦,包括血必凈、熱毒寧、痰熱清、醒腦靜、喜炎平等多个中葯注射劑,尤其是血必凈注射液列入國家新冠肺炎診療方案,並獲得了鍾南山院士、邱海波等西醫著名專家的推薦。

如有的患者氧合水平比較低,血氧飽和度波動,這種情況下,儘早使用生脈注射液、參麥注射液,或服獨參湯,往往一兩天後患者的血氧飽和度就穩定了,再過一两天,氧合水平就上去了。炎性因子風暴加重炎症反應,也是由輕症轉重的關鍵,使用清熱涼血的血必凈注射液,對控制炎性反應綜合征有明確作用。有些患者肺部感染控制不佳或吸收慢,加註熱毒寧注射液、痰熱清注射液,就可以和抗生素起到協同效應,很多患者這樣被治癒了。在武漢市金銀潭醫院、武漢市肺科醫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的重症患者,都是中西醫聯合會診,較多患者使用了中藥注射劑,取得了很好效果。

他介紹說,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救治與科研同步進行,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有紮實的證據證明中藥注射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血必凈注射劑為例,2020年1月21日,為儘快攻克新冠肺炎有效治療藥物缺乏的難題,基於既往大量重症疾病領域的研究證據,由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為研究負責單位,鍾南山院士擔任研究負責人,作為“抗新冠肺炎潛在藥物研究”的系列項目之一,緊急立項啟動了“血必凈治療新冠肺炎療效的前瞻性隊列研究”。經由15個省市的28家定點醫院組成的研究團隊,在救治一線2個月內收集了276例新冠肺炎病例數據。結果显示,血必凈可以顯著抑制新冠病毒誘導的炎症因子風暴或者炎症反應。基礎實驗也證實血必凈具有一定的外抗病毒作用,並能顯著抑制SARS-CoV-2誘導炎症因子IL-1β、IL-6、MCP-1的mRNA的過度表達,具有劑量依賴關係。基於一系列的科研成果,“血必凈注射液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療效的臨床和機制研究”項目榮獲天津市科學技術獎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特別獎一等獎。

張伯禮指出,中藥注射劑近十幾年來發展非常不平衡。有一批品種認真落實藥品評價中心發布的七個文件要求,對產品的原料溯源、工藝優化、質量標準、生產監控、臨床評價等進行了全面研發改進,藥品品質得到了明顯提高,這也從歷年發布的安全信息中得到印證。希望今後對於中藥注射劑安全性有保證、臨床療效確切的、生產質量有保障的產品要推薦合理使用,納入醫保範圍。而對安全、療效無保證的要堅決淘汰。要加快推進中藥注射劑上市后再評價工作,對於臨床多年實踐有效且經過安全評價的中藥注射劑,考慮其對於重危患者在關鍵時刻是能救命的,應該予以积極推廣使用。同時也要褒貶分明,分類管理。他認為,目前市場上有約近三分之一的中藥注射劑工藝技術落後、安全療效無保證,應該果斷淘汰;有三分之一的需要按照要求補課,並限期完成。

“相關機構發布政策后,長達十幾年不去評估,任憑好壞不分,魚目混珠,甚至有‘劣幣驅良幣’的現象!不能再這樣繼續下去了,是時候整改了!”張伯禮大聲疾呼。

王琦:建立符合中醫藥自身規律的質量標準體系

“國家葯監局發布的這個報告以及此次中醫藥在抗疫中的表現再一次證明,中醫藥不僅有效而且安全,有利於我們進一步增強對中醫藥發展的自信,有利於全社會形成支持中醫藥發展的良好氛圍。”王琦院士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如此表示。

對於中醫藥發展本身,王琦認為,應尊重歷史、尊重事實、尊重自身規律、尊重科學公信度,在此基礎上建立中醫藥質量標準體系。

尊重歷史方面,王琦表示,對中華民族的生命健康維護和重大疾病的診療,中醫藥有悠久的歷史和機理。就從大型疫病來說,我國自西漢以來就發生過321次大的流行性疫病,但人口卻未因疫病的發生而大幅度減少,原因之一則是中醫藥的重大作用。

同時,王琦表示,2011年,中國兩部中醫古籍文獻《黃帝內經》、《本草綱目》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名錄》,評審委員會對兩部文獻的獨創性、歷史價值、科學價值、文化價值等方面給予了充分肯定和極高評價,這也是世界層面對中醫藥歷史輝煌成就的肯定。

尊重事實方面,王琦指出,中醫藥在一些外界人看來有些神秘,但2015年,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屠呦呦,因從中醫藥古典文獻中獲取靈感,先驅性地發現青蒿素,開創瘧疾治療新方法,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被認為是挽救了千萬人的生命。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治療的全流程中,中醫藥全程介入,達到了超預期的效果,這些都是中醫藥重要性的事實見證,這些事實需要我們尊重。

尊重自身規律方面,王琦表示,應尊重中醫藥的升降浮沉、性味歸經、寒熱溫涼理論,這些與西醫有很大區別。

“但區別不是否定的前提。”王琦說,例如從西醫角度,西瓜含有蛋白質、水、糖等,生薑含有辣素等,但從中醫角度,西瓜則屬“涼”,生薑則屬“溫”,而針對不同體質人群,則會產生不同效果。另一個例子則是肺,西醫最近的研究發現,肺除了是呼吸器官外,還是人體重要的造血器官,這在一定程度上驗證了中醫“肺朝百脈”之說。

尊重科學公信度。王琦表示,中醫藥講究尊重自身規律,同時也需要世界認同。應吸收最好最先進的技術,建立符合中醫藥自身規律的中藥質量標準體系。

在此基礎上,王琦呼籲,我們應該尊重前人的智慧,尊重他們留下的這份寶貴遺產。要尊重中華民族、民族自身的原創成果,要樹立文化自信,而不是發出不和諧之音貶低甚至抹黑中華民族的瑰寶。

(記者於江對本文亦有貢獻)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再生能源資訊網http://health.people.com.cn/,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
【其他文章推薦】

※微整型隆鼻微晶瓷玻尿酸哪個持久性好?施打前停看聽!!

※想知道醫美新技術Thermage FLX施打診所在哪裡?鳳凰電波資訊懶人包大公開

※髮友分享植髮推薦經驗交流討論區!

※守住頂上危機!植髮幫你找回豐盛毛髮!

※醫美整型熱門討論專區-自體脂肪隆乳專科醫生推薦

※該打皮秒嗎?術前諮詢功課做了沒?

出汗也有學問?中醫教你認識9種異常出汗

夏天到了,氣溫一天天升高,我們開始愛出汗了,尤其是胖的人,動不動就出汗。很多人說出汗是好事,可以排毒,也有人說出汗是“虛”的表現,針對這個每個人都會遇到的問題,到底怎麼認識呢?

中醫認為汗為心之液,人體津液,隨着陽氣推動、陽氣蒸迫,就從身體里出來了生成汗液,《素問・陰陽別論》說:“陽加於陰謂之汗。”就是這個意思。正常的出汗是人體的生理現象,屬於人的適應性反應,比如在天氣炎熱、穿衣過厚、飲用熱湯、情緒激動、勞動奔走等情況下,出汗量較正常增加,但出汗的量一般不會太多,大多為一時性的。若排除上述外界環境因素影響,在頭面、頸胸、四肢、全身出汗超出正常者,就是異常出汗,稱為“汗證”。

下面就來舉幾個異常出汗的例子,方便大家更好地認識:

1.自汗:不論早晚,是否活動,也不受天氣冷熱等因素的影響,時不時就出汗,活動的時候尤其明顯,休息之後緩解不明顯。

2.盜汗:熟睡時出汗,醒來出汗就停止,常常醒來后發現皮膚濕潤有汗珠,或床單、衣服汗濕。

3.黃汗:出的汗為黃色,容易沾染衣服,以腋窩處最為明顯。黃汗可見於患黃疸病的病人,也可見於無明顯黃疸的患者。

4.頭汗:出汗部位在頸部以上,以頭面部為主,常不自主出汗。

5.額汗:不論氣溫高低,只有額頭出汗。

6.半身汗:出汗只在身體一側,多見於肌肉萎縮、中風及截癱病人,汗出常見於健側,無汗的半身常是病變的部位。

7.手足心汗:手心、足底常常出汗。

8.胸汗:胸前出汗。

9.陰汗:前陰處常有濕汗,嚴重時大腿根部內側也潮濕。

汗證是人體陰陽失調、肌表腠理開合功能異常而導致的汗液排泄失常,病因多為體虛又感染風寒、大病初愈身體虛弱、思慮憂愁過度、情緒不好、偏好進食辛辣食物等,癥狀嚴重的時可能困擾我們的日常生活。

那麼針對異常出汗,我們有以下建議:

1.加強鍛煉,增強體質,少食辛辣上火食物,切勿飲酒,適量增加高蛋白質食物增加免疫力,避免思慮過度,保持心情愉悅,注意勞逸結合。

2.被褥、鋪板、睡衣等,應經常拆洗或晾曬,保持乾燥,並應經常洗澡,以減少汗液對皮膚的刺激。出汗之後應及時擦乾汗液,更換內衣,避免受涼感冒。

3.個人體質不同,出汗原因也不盡相同,千萬不能盲目瞎對照,更不能囿於“自汗屬陽虛,盜汗屬陰虛”之說,胡亂進補食物或藥物,最好因人施藥、因人施膳。

4.甲亢、糖尿病、低血糖、肢端肥大症、嗜鉻細胞瘤等疾病可導致繼發性多汗,及時就醫針對病因治療,效果較好。

本文由武漢市第一醫院老年病科吳艷霞主任進行科學性把關。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再生能源資訊網http://health.people.com.cn/,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

【其他文章推薦】

牙齦美白找回自信笑容的第一步

桃園中醫診所調身體做到「這10件事情」  

預防感冒! 9大熱門營養你吃對了嗎?

台中牙周治療能不能根治? 看看醫生怎麼說!

早洩治療15種飲食方法,看了這些原因就會明白

不孕症要怎麼辦

張伯禮院士:中藥的科學內涵應該靠科技和現代科學語言來詮釋

全國人大代表、中央指導專家組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在接受人民網・人民健康線上訪談時表示,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救治患者生命是我的責任,應該義不容辭,衝擊在前。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後,作為中央指導專家組專家,張伯禮逆行武漢,經歷了82天的一線奮戰。同時,作為一名全國人大代表,張伯禮的兩會建議也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

談建議 中醫藥在傳染病防治體系中應有一席之地

張伯禮認為,兩會建議應該反映民情、民意,特別是在戰“疫”中發現的一些問題。例如,對於傳染病法以及公共衛生應急方面存在的短板,張伯禮就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和思考,“我對傳染病法和對公共衛生的應急響應提出了一些建議和意見,希望在法律修訂時能夠發揮一些作用,反映群眾的呼聲,也反映我們在實踐中看到一些問題,使國家在這個領域能夠做得更好。”張伯禮說。

“在公共衛生應急體制機制和傳染病法的建議中,我還特彆強調要把中醫藥加進去。”張伯禮認為,中醫藥在防治體系當中應該有重要的位置,中醫藥應有第一時間知情權、參与權,能夠直接參与到一線戰“疫”中,並且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總結出經驗,推廣應用。

“新冠病毒是新型病毒,目前既沒有特效葯,也沒有疫苗,大家對病毒也不太熟悉。面對這樣的情況,中醫藥有幾千年的經驗,可以很快歸納總結它的證候特徵,高效制定救治方案。”張伯禮稱,在治療患者方面,首先要把患者的生命挽救下來,把疫情控制住,中醫在這方面有優勢,所以希望第一時間介入。另外,希望建設中醫的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及可以在傳染病領域應用的中醫科室,例如重症感染科、熱病科等。

此外,張伯禮說,中醫藥的很多藥物急需要相關部門評價,但因為沒有實驗室,只能排隊等着。他建議在科研項目,傳染病重大專項中增加中醫藥的項目,不僅能在平時以中醫醫院為主的醫院里見到中醫藥,還能在更多科室或學科中見到他們的身影。

在重症醫學人才、急症醫學人才以及傳染病人才等培訓方面,張伯禮認為,目前還存在很多缺口。“今年疫情對高三學子影響較大,希望他們靜下心來用最後的時間好好準備高考。”張伯禮稱,今年的高三學子在醫學領域方面可能會有較多的考慮。他相信會有更多學子在填報志願時,會考慮中醫藥相關領域的一些專業。

憶戰“疫” 用服務彌補硬件設施不足

對人大代表來說,議案內容是代表們在切身實踐過程中得來的。張伯禮院士雖已過古稀之年,卻仍舊在疫情一線,用行動書寫議案。說起在武漢戰“疫”的情況,張伯禮稱,談不上有什麼突出的貢獻,做的都是該做的事。而到武漢最初的那段時間,在他看來是最艱難的一段時間。

“在去武漢的飛機上,心裏很忐忑,不知道武漢到底什麼情況。”張伯禮描述當時的情景說,剛到武漢時,醫院一床難求。中央指導組很快拿出決策,通過嚴格排查,把當時確診的、發熱的、密接的、疑似的患者全部區分開,進行嚴格隔離。就是這個非常果斷的隔離,再加上對隔離的人普遍服用中藥,使部分新冠患者沒有從輕症轉為重症。短時間內控制住了疫情蔓延,減輕了患者的恐慌。

建設方艙是我國在這次戰“疫”中的關鍵一招,不同的問題有不同的解決方法,實現了各求所需,資源合理利用。在武漢,江夏方艙醫院就是張伯禮的“陣地”。他介紹,江夏方艙不僅實現了患者零死亡,醫護零感染,出院患者零複發,還實現了患者零投訴。

“方艙醫院那麼大一個地方,那麼多的床位,倉促上陣很多硬件設備不足。”張伯禮表示,為了讓患者滿意,就需要用服務來彌補硬件不足。因此,醫務人員要加強巡診,加強對患者的服務,幫他們解決困難,保證有熱水熱飯。另外,還有針灸按摩、耳穴刮痧,組織八段錦等。還組建了患者職工,讓患者幫助醫務人員一起來管理方艙,大家相處得非常融洽。

相比方艙醫院的管理和服務,方艙醫院開展中醫藥治療是張伯禮在採訪中講述最多的內容。他自豪地說,因為积極給予中藥治療,整個方艙病人的轉重率大概是2%-5%,遠低於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中國的重症患者之所以相對較少,主要是因為在輕症的時候,就把它截斷了,使患者從輕症轉為重症的比例大大下降。

論救治 中西醫結合是打敗病毒關鍵法寶

“中藥治療同西藥治療的着眼點不一樣。”張伯禮稱,西醫往往關注病毒如何侵襲到身體及侵襲身體什麼部位,並由此來找受體,找靶標。而且疫苗研製需要破解病毒基因結構,還要找相對的敏感片段,這都需要一定的時間。而中藥的着眼點在於病人的證候,病毒侵襲到機體,病人有什麼表現,機體有哪些反應,這些癥狀中醫很看得重,然後歸納辨證論治,藥方就出來了。中醫的目的是提高病人的免疫功能。這次疫情,病毒侵入機體后,使人體的免疫功能亢進,釋放大量炎性介質。這種介質雖然可以殺死病毒,但過度的釋放,把正常的細胞也破壞了。而中藥在抗炎作用方面突出,對於治療過度的炎性釋放有獨特的作用。

此次疫情期間,中西醫結合是打敗病毒的關鍵法寶。張伯禮稱,中西醫互相配合,相得益彰,既可以控制病情由輕轉重,也可以減少重症向危重症的轉化。

在從武漢回來的這些天,張伯禮便忙着總結經驗,分享經驗。“我們跟幾十個國家聯網的時候,他們非常感興趣的就是中醫藥怎麼救治。”張伯禮表示,這次中藥在全球提高了知名度,讓更多的人認識到了中醫藥,了解到它能夠治病救命,對傳染病是有效的。我們希望跟他們共享經驗,同時也讓更多的人了解和願意使用中醫藥。

“中醫自己也要加強研究,把中藥的治病機理盡可能的說清楚,哪種物質在起作用。我想中藥的科學內涵應該靠科技和現代科學語言來詮釋,中醫藥走向世界,應該是可以期待的。”張伯禮意味深長的說。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再生能源資訊網http://health.people.com.cn/,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

【其他文章推薦】

牙冠增長術治療費用  

兒童益生菌了解知多少?

隱適美隱形牙套注意事項優缺點說明醫院比較

※關於性病檢查你應該知道的9件事

※不敢相信 菜花就是這樣治好的..

紫錐菊萃飲這麼多口味?哪一款比較好喝?

全國政協委員陳百靈:加快中醫藥抗疫成果轉化

隨着我國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全國政協委員、民建中央調研部部長陳百靈表示,為更好發揮中醫藥作用和優勢,應該加快中醫藥抗疫成果轉化,促進以“清肺排毒湯”為代表的有效方葯向中藥新葯轉化,推動中醫藥行業高質量發展。

陳百靈在今年的提案中提出,要基於中醫特色理論進一步修訂完善現行相關法條法規,如《中藥註冊管理專門規定》第九條,建議修改為“藥物臨床試驗已有數據或已有人用經驗數據显示療效並能預測其臨床價值的,可以附條件批准”,並增加“經過臨床大範圍推廣應用行之有效的中藥復方製劑可實施特別審批”“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應當開展藥品上市后臨床研究”的條款表述。

陳百靈還建議建立基於中醫藥理論和人用經驗數據相結合的評價體系,優化中藥新葯註冊管理和審評審批機制。加快中藥有效方葯成果轉化,加快審批上市,並跟進臨床用藥服務。 (林儀)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再生能源資訊網http://health.people.com.cn/,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

【其他文章推薦】

※東方女孩的笑容秘密牙齦美白

※ 80%多囊性卵巢症候群都有的徵兆!

預防感冒出奇招!有種方法教你擋病毒

台中牙周治療能不能根治? 看看醫生怎麼說!

兒童牙齒鈣化治療怎麼做~

※暖冬感冒倍增!研究:紫錐花有助於增進免疫力

推動中藥產業創新發展

中醫藥的獨特優勢在這次新冠肺炎治療過程中得以凸顯,應進一步發揮這種優勢,推動中藥產業創新發展。

鼓勵企業、科研單位針對中醫藥臨床有優勢的病種,研發具有臨床價值的新品,並在知識產權保護、治療用藥等方面給予扶持。大力弘揚、保護具有特色的傳統中藥、傳統工藝,從知識產權等多方面給予支持與保護。同時扶持中藥信息化、智能化製造體系建設,從藥材種植、採收、加工炮製、製劑生產、質量檢驗、儲存運輸等方面整體實施智能化升級,提升中藥整體質量控制水平,使中藥向綠色製造、智能製造升級。

(本報記者  李龍伊整理)

《 人民日報 》( 2020年05月25日 15 版)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再生能源資訊網http://health.people.com.cn/,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

【其他文章推薦】

牙冠增長術治療費用  

※ 過40歲拉警報?何時該看「不孕症」門診?

※微感冒得吃藥?紫錐花 紫錐菊打擊感冒效果增六成

※牙齒矯正通常隱適美費用要多少?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一張表讓你看懂癌症檢測性病篩檢流程!

※菜花皰疹病源不同性行為非唯一感染途徑

中醫藥防控進社區,“武昌模式”有示範意義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中醫藥社區防控的啟動使中醫藥診療在早期介入、全程參与、後期康復過程中發揮了獨特優勢。有着近130萬常住人口的武昌區是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的重災區,武昌區依靠原有的社區、中醫藥、互聯網基礎,打響了武漢保衛戰社區防控的“第一槍”。近日,全國政協委員、民盟湖北省委會副主委、湖北中醫藥大學副校長馬駿接受了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採訪,就“武昌模式”在中醫藥進社區中的示範作用進行了詳細介紹。

記者:什麼是“武昌模式”?

馬駿:“武昌模式”簡單說就是“中藥通治方+社區+互聯網平台,使中醫在第一時間介入,第一時間在社區內用上中藥。”在武昌,從預防、治療到康復,中醫藥的全程參与使防控效果達到最佳。“武昌模式”的提出者之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仝小林認為,這一模式在未來應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時具有示範意義,及時推廣可為新發、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醫療處置提供全新的“解題思路”。

記者:中醫藥在今後發展中如何助力推廣“武昌模式”?

馬駿:“武昌模式”的關鍵在於強大的中醫藥專業力量的支撐。然而目前,大部分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中醫藥專業力量亟待加強,比如,武昌區水果湖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服務人口8.6萬人,只有4名中醫師,人均服務居民2萬人以上,其他社區中心配備的中醫師一般在9人以下,且學歷職稱一般較低。推進中醫藥進社區,可促進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中醫藥服務水平、服務網絡、服務內涵等建設,加強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中醫藥專業力量,助力推廣“武昌模式”。

記者:請您談一談對於推進中醫藥進社區有何建議?

馬駿:首先,中醫藥進社區工作離不開政府的主導作用。

其次,要進一步推進建立區域性中醫醫聯體和中醫專科聯盟。可以當地中醫院為龍頭,向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延伸對口支援的醫聯體,形成資源共享、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機制。

第三,搭建全方位互聯網信息平台,進一步推進中醫藥服務互聯網化。一方面,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組建遠程中醫醫療協作網,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省級專家的優質中醫醫療服務,實現遠程中醫專家會診。另一方面,開發更便捷的手機APP,讓更多全國資深中醫師通過手機APP一對一遠程指導社區病人服藥及給出建議。

第四,加大中醫藥人才的培養,加強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中醫藥服務能力。可通過醫院託管、醫生下基層等活動,實現大醫院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之間中醫藥人力資源和設備資源的共享;利用互聯網開展在線諮詢活動;實行人才網格化管理,讓中醫藥人員可以直接加入所在社區的中醫藥科普、治療及尋醫問葯工作,該工作可以志願者或兼職方式完成。(記者 耿興敏)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再生能源資訊網http://health.people.com.cn/,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

【其他文章推薦】

笑齦矯正,更多照片案例

※Qrious奇瑞斯-兒童機能保健專家

隱適美前後矯正對照圖

※男人該如何讓自己「戰鬥」更持久

※把握兒童牙齒矯正6-12歲成長期

※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相關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