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意外突然發生,掌握正確的CPR技巧可能成為挽救生命的關鍵。這套簡單易學的急救方法,透過清晰的圖解步驟,讓每個人都能在緊急時刻發揮作用。
心臟驟停的黃金救援時間僅有4到6分鐘,每延遲1分鐘施救,存活率就下降7%到10%。然而統計顯示,超過70%的旁觀者因為不熟悉操作而不敢出手相助。
正確的CPR操作從評估環境安全開始。確認現場無危險後,輕拍患者肩膀並大聲呼叫,判斷是否有意識和正常呼吸。若患者無反應且呼吸異常,立即請旁人撥打119並取得AED。
施救者跪於患者側邊,將一手掌根置於胸骨下半部,另一手交疊在上。雙臂打直,用上半身力量垂直下壓,深度至少5公分但不超過6公分,速率維持每分鐘100至120次。
按壓時注意讓胸部完全回彈,過程中盡量減少中斷。若受過訓練且願意進行人工呼吸,每30次按壓後給予2次呼吸,每次吹氣約1秒,使胸部明顯起伏。
持續CPR直到AED到達、專業救護人員接手或患者恢復自主呼吸。即使動作不夠完美,實施CPR仍比完全不作為更能提高生存機會。
現代CPR強調單純胸外按壓的簡易版本,消除大眾對口對口呼吸的顧慮。衛生單位建議,未受訓者可以只做按壓,效果同樣顯著。
定期複習CPR步驟至關重要,許多單位提供免費訓練課程。將這項技能視為生活必備知識,就像學習游泳或騎車一樣自然必要。
隨身手機可儲存CPR指引圖卡,社區公共場所通常張貼急救流程海報。事先熟悉這些資源,危急時能迅速參考應用。
台灣各縣市消防局經常舉辦民眾急救訓練,透過實際操作加深記憶。參加這類活動不僅學到技術,更能建立施救信心。
【其他文章推薦】
解析腎臟功能告訴你為什麼要洗腎
過敏原檢測 – 你的營養,可能是孩子的毒藥!
鼻子過敏檢測可以檢測出什麼嗎?
慢性食物過敏檢測常見的過敏食物有那些
過敏一定得吃藥嗎?我想做過敏檢測要去哪裡檢查?
覺得牙齒怪怪的,有輕手的牙齒診療醫生嗎?